首先聲明,這東西當真是可看可不看,與情節無關。如果有時間有興趣,也不妨一看。隨便談談關於我這本書的構架以及一些想法吧。
第一次發文,什麼都不懂,隻懂埋頭碼字,還是朋友有心提醒,我才知道,原來第一次上傳,還得有個兩千以上以供審核,我一看,楔子才六百多個字,不行啊,於是就寫下了這麼一篇東西。關於道,關於佛,關於那個世界。算是對世界觀的一點闡述吧。
構思這個故事,有挺久了。一切源自自己的一個想法。關於漫神佛,關於道。到家想必有很多話。道教自五鬥米教而始,傳於今千百年曆史了。雖然諸子百家之中,儒教對中華民族影響最深遠,但是,儒教並不算典型意義上的宗教。而佛教,一則並非源自本土,二則講求出家,出世,看破紅塵,方才遁入空門。所以,隻有道教,才是中華民族的本土入世宗教。關於道的法,實在多不勝數,最聞名的莫過於那句“道可道,非常道。”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會其中真意,但是基本沒有不會這句話的。老君有雲:有物混成,先地生,寂兮寥兮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或許是最全麵的關於道的闡述。由這句話,我們可以勉強做出這麼個判斷,所謂道,就是“混沌”,就是宇宙大爆炸前那團漿糊。
但是,這麼來,和我們通常意義理解的,所謂“求道”,“得道”,有些出入。總不成求道求得一團混沌吧。勉強給一個法的話,這裏所謂“求道得道是指“道”。
而什麼又是“道”?道家有句話,這麼的,“人法地,地法,法道,道法自然。”很顯然,話中的意思是,脫胎於自然的。那麼可以這麼理解,所謂“得道”,就是掌握了自然規律,或者更高於自然規律的,一種地星辰山川草木萬物生靈的,一種至高法則。這麼來,就好理解多了。“求道”是求索那至高規律,“得道”則是掌握了這種至高法則。“得道”的人,有大神通大智慧大~法力,便如同學會了使用方程,就能解決很多數學問題一般,掌握了這法則,就能為常人所不能為。
我曾經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關於漫神佛,關於那些虛無縹緲的因果循環之,前生來世之。漫神佛,如果真的存在,受凡人香火敬仰,可是,當凡人遭受災難,而於那些神佛不過舉手之勞時,那些神佛哪兒去了。不要用什麼“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來敷衍,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漫神佛即使真的存在,拜你又有何用,關鍵時候你又幫不上忙。如果神佛並不存在,那就更沒有拜的必要了。對此,一度頗有些費解。不過後來也釋然了,不論神佛是否真的存在一種信仰,一種寄托。神佛,或許隻是人本身世界在物質世界的一個投影吧。
道家,講的是修今生。佛家,講的是修來世。相比之下,我覺得道家更靠譜,至少從我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勤勉修行的話,我更希望這一輩子便能有結果。而我仇恨的壞人,也最好這一世便遭業報,讓我能看得見,心裏爽。在中國傳統文化裏,道教的影響,也更深遠。太上老君,原始三清,玉皇大帝,灶王爺,閻羅王,牛頭馬麵無常鬼,乃至親人過世做的頭七五七之類的,都是源自道教文化的。而關於佛教,普通人除了能數得上來幾個名字,想來也不甚了解。至少我覺得佛家那“六道輪回”——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麼劃分,不如道家的“五道”——神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來的簡潔。對於什麼阿修羅,乾達婆,迦樓羅,都隻是聽著耳熟,並不了解,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牟尼的法身佛,釋迦牟尼是化身佛來是報身佛,這還是為了寫查資料才知道的。畢竟是異族宗教,語言障礙,是然的鴻溝。從這個意義上來,我應該是屬於傾向道家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