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曹操終於回到了許昌。
他令曹仁、曹洪、張合等人繼續對汝南的劉磐、黃祖展開猛攻的同時,在許昌調度兵馬準備先吃掉關羽的步兵再打到襄陽去找劉琮算賬。
曹丕、司馬懿和曹真等人都奉命抵達許昌,連同曹操帶回的兵馬和許昌的守軍竟然有十萬之眾。而先前偷襲許昌的關羽已經於幾日前奉命撤退到魯陽。
雙方的決戰可謂一觸即發!
對於這場因自己挑起的戰爭,劉琮也是精心準備。他知道成王敗寇!有道是:
成功時,那稱之為破釜沉舟;失敗時,那稱為之狗急跳牆。
成功時,那稱之為目標遠大;失敗時,那稱為之癡心妄想。
他不想被人譏笑為狗急跳牆、癡心妄想,所以他必須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至少也要打平!好在皇帝劉協已經隨著流民進入新野,劉琮這便放開手腳調度。先是讓關羽從前線逐步往回撤,如今關羽已到魯陽,劉琮便下令兩翼的甘寧和劉磐也迅速回撤至新野。
與此同時,文聘卻領著兩萬精銳步兵朝著魯陽方向進發,而身後卻是黃忠率領的五千騎兵。
而關羽撤退後曹操並沒有耽擱多久,便率軍出發,曹丕請戰自為先鋒。曹操應允,並讓司馬懿從旁輔助,這也是曹操想借此讓曹丕建功立業,為繼承自己大業做準備。
曹丕率領兩萬精銳虎豹騎,從鄴城出發,早早抵達許昌,如今已經休整了四五日。曹丕也是立功心切,不斷的催促將士前行,倒是一旁的司馬懿不斷提醒曹丕,此次與劉琮決戰是一場大的戰役,曹丕所率騎兵有的是立功機會,不必急於一時。
“先生,父親時常教育丕荊州劉琮是何等聰明睿智。我倒要看看在我鐵騎碾壓之下還能堅持多久。想父親在我這個年紀時,討黃巾,戰董卓名震下。而我至今甚是碌碌無為,丕豈能不急?”
“可是公子,那關羽也是名將,我們追得太急恐怕吃虧。”
司馬懿是何等人物,他自然知道關羽緣何且戰且退。這曹丕一到許昌,關羽便開始撤軍,但又不是一路狂奔回新野,而是每日五六十裏,然後安營紮寨。這期間當然有與其他兩翼呼應的味道。但司馬懿更加擔心有眾多智囊助陣的劉琮這是故意引誘曹軍。所以便一再勸阻曹丕不可與曹操中軍離得太遠。
這次曹操反擊動用的將士超過十五萬,除了宛城和汝南被拖住五六萬人分不開身外,曹操中路大軍就有十萬,還有其他偏遠地方的將士領兵繼續向許昌集結。這樣曹操再兵力和財力上是優勢的,隻要按部就班的抵達前線,然後與劉琮展開決戰。所有的將領都有立功的機會。
而曹丕率領的兩萬虎豹騎肯定會是野戰的先鋒,和追擊敵軍的主力。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追擊關羽而脫離整個大部隊。但這支部隊不是其他的隊伍,是曹操一手建立的,曆任指揮官都是曹氏或者夏後氏。曹仁、夏侯惇等都是曹操的兄弟兼心腹。
如今輪到曹丕掌管,旁人自然插不上手。司馬懿隻是負責輔佐曹丕,所以他隻有建議權。曹丕抵達魯陽郊外得知關羽竟讓副將帶著兩萬步兵先行,隻留下一萬步兵在魯陽時便要立即攻城。
還是司馬懿苦苦相勸,曹丕這才忍了下來,畢竟騎兵攻城太浪費了。
第二日,關羽更是棄城而走。
曹丕進入魯陽稍作整頓後便繼續跟在關羽身後。而關羽似乎有意無意的欲曹丕保持距離,如果曹丕讓部隊馬不停蹄,至多一功夫便能追上。
第三日,斥候來報,關羽的部隊似乎更少了。
第四日,曹丕率領騎兵出發不到兩個時辰便追上了關羽。眼見關羽部軍旗東倒西歪,將士更是垂頭喪氣,疲憊不堪。
“哈哈,都關羽是名將,今日一見也不怎麼樣嘛?被我軍連日追擊,早已潰不成軍。哈哈……哈哈……”
“公子,按不該如此,心關羽有詐!”
“有詐?我這裏身後事兩萬虎豹騎,他不過三萬步兵,就算他在前方埋伏將我團團圍住又能奈我何?”
曹丕終歸是年輕,雖然臨行前,曹操一再囑咐他要認真聽取司馬懿的意見。但這一路行來,呀認為司馬懿太謹慎了,正如他剛才所。就算關羽用伏兵又能奈他何?
“先生,我要衝陣了,趁著關羽沒有防備從後麵殺他個落花流水,不定還能生擒關羽!再次擒住他可不能讓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