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勢如破竹(1 / 2)

第45章

宛城失守讓魏國和大漢在攻守上徹底逆轉,因為魏延在關中秋風掃落葉般的掃蕩,不到半年時間,整個關中和涼州就全部歸屬大漢,而龐德等人更是奉命組建起一支兩萬人的騎兵部隊。

奪下宛城之後,劉琮則回駕襄陽,留關羽、法正鎮守宛城。於禁領兵兩萬向潤恩進發以接應江淮作戰的甘寧、陸遜。

而反觀魏國方麵,因為曹彰一步棋攪亂整個魏國的部署,不但沒辦法在戰時支援關中,而且河北、兗州等地的兵馬都匆忙迎戰,為的隻是平定曹彰。雖然有司馬懿坐鎮許昌,但為了徹底打敗曹彰,魏國還是動用了許昌以及周邊將近六萬人馬。

在僵持了三個月,曹彰三萬人馬變成一萬不到之後終於還是投降了。而就在司馬懿與曹彰僵持的三個月裏,關羽在宛城站穩了腳跟,將帝國的防線穩步向前推進。直逼許昌!

於禁在率兵東進,越過汝南,對合肥形成合圍之勢,麵對於禁、甘寧和陸遜的三路攻擊,張遼雖竭盡全力。但奈何大勢所趨。最終陸遜用計大破張遼,張遼戰死合肥!

張遼一死,整個東線魏軍隨即潰散。甘寧等人趁熱打鐵,將整個江淮全部攬入懷中,兵開始向徐州進兵。

麵對漢軍的咄咄逼人,曹丕也是有心無力,如今能夠抵抗漢軍的就隻是許昌的司馬懿,但許昌事關鄴城安危,曹丕不敢擅動。而司馬懿一心想收回宛城,卻遭遇了關羽、法正二人的頑強抵抗。

雙方在魯陽一帶你來我往,戰事不停,雙方始終卻無法前進一步。耗住司馬懿是劉琮的既定戰略,因為版圖的擴大,如今的大漢總算像個真正意義上的朝廷了。而魏國相比曹操死前版圖減少了近一半,武將們也是老的老,死的死。

徐晃、許褚等人勇猛不及當年,而年輕一代的郭淮在被魏延擊敗數次之後決定歸順大漢。大漢方麵鄧艾、陸遜卻一個勝過一個,明眼人都漸漸看出來趨勢,曹操與劉琮是雄圖二分,那麼隨著曹操的死,魏國已經無人能夠抗衡劉琮。

此消彼長,讓下士子終於看到華夏一統的希望,包括兗州、豫州和徐州每個月都有大量百姓湧向南方,那些舍不得祖業的人就隻能盼著漢軍早日打過去,下早點統一,他們好過些安穩的日子。

冬去春來,在占據關中之後,奪下合肥之後。劉琮下令全國休養兩年。而這兩年裏,南方一如既往的蓬勃發展。而北方的曹丕則在想盡一切辦法除掉曾經趁機作亂而後投降的曹彰。還有那個名望頗高的曹植。

曹丕終於還是覓得了機會,以招待曹彰下棋為名,在棗中下毒送曹彰去見曹操。而曹植眼看在鄴城呆不下去,跑到個向司馬懿求援,希望能夠留下一條命。做為一個政治家,司馬懿並不心軟,他是堅定不移的支持曹丕。而且曹丕也確實當上了皇帝。

但如果當初曹操選擇曹植繼承大位,想必司馬懿也活不長。所以盡管曹植苦苦哀求,司馬懿不為所動。氣的曹植破口大罵,最後憤憤的回到鄴城等死。

兩年後,劉琮再次興兵北伐,這一次三路變成了四路。魏延、郭淮、龐統領兵出潼關直撲洛陽,鄧艾、法正、龐德出宛城率兵攻許昌,陸遜率兵出合肥向兗州進兵,甘寧、徐庶則從建業出發一路北上取徐州!

四路大軍一共三十幾萬兵馬,加上民夫超過了六十萬,號稱百萬大軍!劉琮也第一次有了當年曹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概。經濟、人口占著絕對優勢,加上劉琮以中興漢室為名占著大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大漢想必魏國擁有更先進的兵器和訓練方法。

這一次北伐一直持續了一年多,最先突破的是東邊的陸遜和甘寧,甘寧在席卷徐州之後揮師西進與陸遜二人迅速瓜分了兗州大部分,而西路的魏延也在魏國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攻下另一座重要城鎮洛陽!

洛陽失守讓原本在許昌附近僵持的司馬懿、鄧艾兩軍形勢瞬間變化。洛陽往北就是河內,河內往北就是鄴城,如果鄴城被攻破,許昌的司馬懿就會麵臨四麵被包圍的局麵。

而且鄴城是魏國的首都,象征意義更大,失去了鄴城,司馬懿和其他所有的魏軍將士也失去了抵抗的意義。所以此時的司馬懿恨隻恨沒有兩個司馬懿,或者張遼還活著。如果張遼等人還在,一個守洛陽,一個守許昌,假以時日或許還能扭轉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