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來很是意外,沒料到平王盡然能說出這番話。畢竟瞧王姑姑那囂張的樣兒,想來她平日裏不怕平王。
平王是平王府的主子,還是皇帝最為看重的嫡子,王姑姑那麼大膽子,多半是平王放任的後果。他還以為平王很敬重王姑姑,回頭收拾了王姑姑,平王會惱怒於他。
“姑姑是王爺的奶姆?”燕來小心試探。
平王見她臉上多了好奇之色,不全是膽怯,立即接道,“不是。她是祖母的大丫鬟。”
還真是那個狗奴才。
“那她為何會在,會在我們家啊?”
平王:“祖母病逝時她都三十多了,這麼大年齡的女子不好嫁,而她又不樂意嫁人,祖母就把她托付給母後。去年本王搬出來,母後認為豆蔻等人少不更事,便讓王姑姑過來教教她們規矩。”
“是讓她教豆蔻,不是讓她教妾身啊?”
平王失笑:“她一個奴才,哪裏有那麼大臉。”
燕來頓時知道該怎麼做,但不能讓平王知道,因為他是溫柔賢惠,心地善良的平王妃。
“王爺,如果,妾身說如果啊。”燕來移到他身邊,抱住他的胳膊。平王整個人僵住。燕來裝不知道,“王爺走後那個王姑姑再教妾身規矩,妾身不想理她,她,她要是倚老賣老,妾身可不可以把她還給母後?”
平王想說她不敢。一想王姑姑連他的話都不聽,她又比燕來大二十多歲,真有可能倚老賣老,把他的王妃當她王家小輩教訓。
“別還給母後,去找父皇。”平王沉吟片刻說道。
劇中皇後很討厭燕來,燕來明知故問:“王姑姑是母後的人,去打擾父皇不好吧?”
平王大婚前,皇帝特意跟平王講過,娶燕來為妻,日後他無需擔心外戚掣肘。但這話皇帝從未跟皇後說過,蓋因皇後娘家也是士族門閥,沒少拉扯皇帝的胳膊。
這點燕來不知,因為劇中的王妃是配角,免得喧賓奪主,沒交代這麼詳細。
燕來也不知道皇後問起她的情況時,皇帝隻說燕來的父親是個有勇有謀之人,把燕來教的極好。燕來聰明善良,容貌姣好,通情達理,當得起平王妃。
在皇後看來隨便拎出個世家女都能把燕來比下去,所以很不喜歡燕來。
皇帝那邊說不通,皇後就攛掇平王讓他去找皇帝換平王妃。畢竟天下皆知平王是皇帝最為看重的兒子。
這些事平王很清楚,可他不敢讓燕來知道,“王姑姑是祖母的丫鬟,你找母後,母後也是把她交給父皇處置。”
皇後處置婆婆留下的人,是得支會皇帝一聲。這個理由勉強說得過去。
燕來已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平王真乎王姑姑的死活,索性說,“妾身知道啦。王爺,皇宮離我們家遠嗎?”
平王很喜歡聽她說“我們家”,“有些遠,但乘車一炷香就到了。”
東西走向的長安大街一馬平川,寬有幾十丈,二十輛馬車齊頭並進都不嫌擁擠。平王府出門便是長安大街,以致於從王府到皇宮都沒用一炷香。不過,馬車抵達皇宮並沒有停下來,一直到未央宮門外,平王才下車。
平王攜燕來抵達宣室殿,燕來下意識抬頭,殿內除了太監宮女便隻有皇帝一人。可惜皇帝正低著頭寫些什麼,燕來沒能看清他的長相。
走近點想再看看,見平王抬起胳膊行禮,燕來慌忙低下頭跟著行禮。
他如今是皇帝的兒媳,長輩都喜歡懂事的晚輩,男人喜歡妖妖豔豔的女子,但娶妻大部分都會娶老實賢惠的。
而在平王走後,燕來想過得舒心點,在皇後找茬的時候有人幫他,他就得讓宮中唯一一個喜歡他,也就是皇帝對她更加滿意。燕來就給自己塑造個在長輩麵前謙恭的人設。
禮畢,燕來在平王身後裝木頭。
皇帝見兒媳婦這麼乖巧,果然對她很滿意,跟兒子說些體己話,就轉向他親自選的兒媳婦,“昨日情況緊急,澤兒都同你說了?”
燕來閑著無聊,聽天家父子聊戰事,忍不住琢磨幹掉平王,效仿武則天的可能性有幾成,冷不丁被人扯一下,燕來嚇一跳。回過神見平王給他使眼色,慌忙說,“王爺還未來得及講,但兒媳理解。兒媳和王爺成婚前家父跟兒媳提過。”
“燕愛卿都是怎麼跟你說的?”皇帝很佩服他這個親家。當年蕭家軍兵臨城下,燕父沒有趁機索要金銀財寶,也不曾提高官厚祿,一心為民著想,“可否說給朕聽聽?”
燕來恭敬地說:“沒什麼不可。都是些覆巢之下無完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這些話父親不講兒媳也知道。兒媳的外祖早年落草為寇,便是因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兒媳自幼在他身邊長大,國家太平,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的道理比誰都清楚。”
“這個誰也包含朕?”皇帝饒有興致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