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露出讚許之色,道:“茂公你品性純良,朕還不盡信,如今一見,果真如此。但也不必過謙,有功就是要賞,房相,你來,此功當如何賞賜?”
房玄齡道:“李牧及時報信,足有扭轉戰局之效,若論賞賜麼,依臣看來,封男爵,賞萬金,賜田二十頃。”
“好!就依卿所言。封李牧開國縣男,賞萬金,於灞水之東擇良田丈量二十頃。”
“謝陛下隆恩。”李牧心裏叫苦,這算盤也沒打成啊,怎麼就封了男爵呢?老子的侯爵就這麼沒了?聊以安慰的是還賞了‘萬金’和田地,唉,罷了罷了,這樣也不錯了。心裏雖然諸多想法,但是臉上卻一派感激涕零,李世民見了,心中更加滿意,接著道:“朕再問你,三杯倒,可是你所釀造?”
還有?李牧心裏一喜,趕緊答道:“回稟陛下,草民的丈人祖傳釀酒,草民多少也懂得一些。在被俘於突厥大營時,草民被安排當了廚子,曾見過突厥人釀三勒漿。三杯倒的釀法,正是草民結合了兩種釀造法合而為一,試驗出來的。它的具體工序是先……”
李牧作勢要把釀造方法出來,但他怎麼可能真出來,無非是博得一個實在的印象罷了。果然,他剛要出來,就被李世民打斷了:“朕不是問你秘法,這些就不用了。還有,你已有爵位,不可再自稱草民。”
“臣……知道了。”
“那日我招釀酒之人入長安,你本已啟程,因何回返?又因何獨自留下?”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看著李牧,加重了聲音問道:“可是為了傳國玉璽之功?”
李牧急忙答道:“回稟陛下,臣當時會走,是因李思文告知臣,陛下下旨點名釀酒之人入長安伺候太上皇。加之當時發現了蕭皇後與楊正道二人,正好要送往長安,就一道啟程了。半路上臣聽聞定襄城有難,臣與李思文意氣相投,如兄弟一般,當時沒有什麼想法,就是覺得不能如此一走了之,若臣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一起麵對。況且當時臣暫代定襄縣丞一職,招納流民之事也有參與,很多承諾都是臣與李思文一道向流民保證的。臣之前也過,邊城百姓飽受突厥劫掠之苦,臣與這些流民一樣,都是邊城百姓,隻是僥幸未變成流民而已,故此能體會他們的感受,若問臣為何回返,臣現在想來,大概是義氣與責任這兩個原因吧。”
“至於臣為何獨自留下,臣可以坦然承認,確實是為了傳國玉璽。起因是因為城頭對峙之時,義成公主曾言,來定襄城是為了二人一物。臣猜測,這二人,必是蕭皇後與楊正道,而能讓她如此興師動眾而來的物,必然也不是等閑之物,極有可能是傳國玉璽。當時臣想,若臣也一同離去,這傳國玉璽到了義成公主手中,恐難在追回,如若就此遺失,實在愧對陛下,愧對社稷,故此才選擇留下。而臣獨自留下,也非貪功,當時定襄城內已經湧入上前敵寇,危機四伏,若人多目標也大,而且起到的作用也不明顯,臣獨自一人不易被發現。而且臣自知不敵,也沒想奪得傳國玉璽,隻是想看清義成公主能不能找到傳國玉璽,若她找到了,她會帶到哪兒去,等援軍來到再追。能得到純屬意外,蓋因入城之後,敵軍發現了頡利寶庫,都去爭強財物致使義成公主落單,臣趁其不備,從房頂跳下偷襲,一擊得手,才拿到傳國玉璽,想來也是太上皇、陛下洪福所致,臣不敢妄言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