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在偏殿百無聊賴地待了一下午,傍晚時分,李世民終於派人叫他,李牧跟隨李世民還有長孫皇後一起,來到了太極殿給李淵請安。
是請安,其實就是陪著一起吃個晚飯。這也是包含在‘孝義’中的一項,不隻是帝王,尋常百姓也必須三五不時地跟父母一起吃個飯。隻不過這種情況對於皇帝來比較少見而已,一般新皇登基,他老爹基本都死翹翹了,李淵父子這算是個意外。
本來是人家一家人的事情,多出李牧這個外人來,顯得有些別扭。但李淵卻非常高興,讓太監把李牧的座位搬過來與他並排,這樣一來,反倒是李世民夫婦坐在下首,李牧倒像是此間主人了。
李牧如坐針氈,但此地李淵最大,李世民也不敢為了這麼點事得罪老爹,隻好當做沒看見。座位定了,借著就是上菜了。唐朝是分餐製,不但分餐,而且還分桌,每個人麵前都放著一個桌子,自己吃自己的。不多時,菜已上齊。李牧仔細一看,不過四個菜而已,和曹國公府的夥食沒什麼區別,看來李思文得沒錯,這宮中內帑也不甚寬裕,否則太上皇的夥食怎麼會如此簡樸。
李牧這是不知細情,李世民心裏卻有數。李淵每日都要宴飲,酒宴之上,就算是扮演群臣的太監,吃得也比眼前這夥食好。今日如此樸素,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來了,此舉意在表明:老子不待見你這個兒子,不答應老子的要求,就是這個待遇!
李世民也是個人,而且還不是普通人,他現在是大唐的皇帝。放眼下,誰敢如此慢待他,也就李淵能做出這種事情來。而且李世民還沒招,他總不能因為這點事就跟自己的老爹生氣吧,那要是傳了出去,丟人的可是他自己。
李牧沒在宮中吃過飯,不知道什麼規矩,遲遲沒敢動筷。他是真的餓了,中午吃了幾塊糕點,對他這個年紀來,完全就是聊勝於無,跟沒吃一樣,現在肚子餓得咕咕叫了,飯菜在前卻不能吃,甭提多難受了。李淵看出來了,道:“李牧,想吃就吃啊,這裏還是朕了算。”
李牧心裏一喜,剛把筷子拿起來,就聽李淵又道:“唉!下之大,朕現在能了算的地方,也就是在這大殿裏了,出了這個殿門,朕的話呀,怕是沒人會聽嘍!”
耳朵不聾,都能聽出這話的弦外之音。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道:“父皇,您都這般歲數了,因何非得要去做商人啊!兒子如果哪裏伺候得不好,兒子馬上就改,可這做商人……”
李淵沒接這個話茬,繼續對李牧道:“李牧啊,你年紀還,這人心的叵測你還是不夠了解。人是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朕當皇帝時,尚不能事事如願,朕現在已經是太上皇了,想做點什麼,就更得看旁人的臉色了。我都這般歲數了,一輩子沒做過買賣,就想過一把癮,可是有些人啊,腦袋裏怕是又有聯想了,他肯定是擔心朕出了宮,萬一再聯絡幾個大將,造了他的反,他也不想想,是誰把皇位讓給他的……”
李牧聽著這些話背後冷汗直冒,一動也不敢動。他偷偷瞄了李世民一眼,見他也沒好哪兒去,額頭上的汗珠都要掉在麵前的湯碗裏了。
李世民最終還是放棄了抵抗,道:“朕答應了!父皇,朕答應了!”
李淵停下了碎碎念,看向李世民挑眉問道:“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