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無奈道:“輔機啊,你這是做什麼,你與朕之間的關係,難道為了這麼點事,朕就要責罰你麼?快點起來,要是讓皇後看到了,你才是真惹了麻煩!”
長孫無忌聞言打了個激靈,趕緊起身了。
對於自己的這個胞妹,長孫無忌是又愛又怕。兄妹倆幼年喪父,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長大,可謂是相依為命。感情深厚自不必,唯獨有一件事,讓長孫無忌非常苦惱。因為他這妹妹,不似普通貴胄之女一樣,她的智謀和決斷,遠超一般男兒,可謂是巾幗不讓須眉。
李世民能順利登基成為皇帝,長孫皇後的功勞,絕對不比任何一個人少。早在武德年間,由於李世民功高震主,又對後宮諸位嬪妃不假以辭色,得罪了李淵的妃嬪,時不時就有人吹枕邊風,他的壞話,長孫皇後聽了,就經常入宮幫助李世民彌合矛盾。同時留心各處風聲,為李世民收集消息。
後來玄武門之變,也是長孫皇後勸李世民下定了決心。當日舉事之時,她與李世民並肩而立,勉勵將士,因此深得軍心。李世民登基後,遭到不少舊臣反對諷刺,氣得他幾次想要舉起屠刀,都是長孫皇後勸諫才冷靜下來。魏征就是一個例子,要是沒有長孫皇後,他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李世民每到猶豫不決時,常常問計於長孫皇後,每每都能豁然開朗,因為長孫皇後永遠都是非常冷靜地看待事情,多年以來,給李世民提供了不少的助力。
長孫無忌畏懼他這個妹妹,原因要追溯到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彼時李世民剛剛登基,賞賜從龍功臣。長孫無忌一直都追隨李世民,在李世民最艱難的時候也不曾離開,李世民甚為感動,加上長孫皇後這層關係,李世民打算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
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一職,他登基為帝,尚書令這個職務便不好再設置,故此尚書右仆射,實質上就行的是尚書令之權,是實權宰相。
此事傳到長孫皇後耳朵裏,遭到了極力反對,她認為自己身為皇後,家族的貴寵以極,不應在授予外戚高位。短時間內或許不會出事,但是若外戚遍布朝野,日後將會是巨大的隱患。李世民認為長孫無忌德才兼備,沒有聽從她的建議,長孫皇後就直接命令長孫無忌辭官,僵持了足有半個多月。最後還是李世民妥協,沒有任命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轉賜了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當了一年多的閑官,才又輾轉任命了吏部尚書。
有此前車之鑒,眼下這件事要是讓她知道了,後果可以預想。長孫無忌請罪也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可沒真想接受責罰,李世民讓他起來,他就借坡下驢起來了。
李世民賜了座,跟長孫無忌講了前因後果。這件事中夾雜著公事和私事,放眼滿朝文武,還真就和長孫無忌是最合適了。李世民話裏話外,多少有些抱怨李淵,但同時又有一種解脫之感,他已經當了三年多的皇帝,終於可以搬進太極殿住了,回想被老爹譏諷的那些話語,李世民差點掉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