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離開之後,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又回到殿內,繼續商量封賞之事。長孫無忌剛要開口,李世民打斷了他,問道:“輔機,玄齡,你們覺得李牧此人如何?”
長孫無忌看了房玄齡一眼,見他眼觀鼻、鼻觀心,不似要發言的樣子,暗罵一聲老狐狸,開口道:“臣以為,李牧性格過於硬直,做事少有餘地。但其才有目共睹,出類拔萃,陛下當重用之。”
李世民點點頭,又看向房玄齡,房玄齡想了一下,緩緩道:“陛下,臣同意趙國公所言,但臣對李牧仍心存疑慮,這世上難道真有賦奇才的人麼?臣隻在古籍中看到過類似記載,卻沒有見過類似的人,故此存疑。”
“朕也是一樣啊!李牧還隻有十七歲,雖然朕十七八歲的時候,也已經披甲執銳,征戰沙場了。但彼時朕的所思所想,亦沒有達到李牧今日所言之深度。他能在數月之間通讀百餘本書,無師自通,作傳世名篇……朕也難信。”停頓了一下,李世民招來一個太監,吩咐道:“派八百裏快馬,去馬邑城中訪查李牧此人,連同他的家人等,速查速報。”
房玄齡忽然想起一人,道:“陛下何不召袁罡來詢問一番,傳他善“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麵相、六壬及五行八卦等,許能為陛下解惑。”
李世民皺眉道:“左道旁門,不足以為信也。暫且不論此事了,等查訪的人回來,就知真相,繼續談論封賞的事情吧。”
“諾。”房玄齡應了一聲,接著前麵沒完的話,道:“臣以為,論功封賞,其他人都好辦,唯有衛國公李靖難封,他已經是兵部尚書,校檢中書令,一品國公。此番滅國之功,若再加封,隻能封王了。可我大唐沒有封異姓王的先例,此例若開,恐致前朝之患。”
房玄齡的是隋朝末年,各路軍閥都自封為王,例如王世充等人。群雄並起,各據一地,下大亂。這話雖然沒有明確反對,但也是在給李世民提醒,絕對不能給李靖封王。
李世民豈會不知這個道理,但李靖畢竟立下大功,有功不賞也不行,他看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微微搖頭,沒有話,顯然也是不讚同封王一事。
李世民倍感頭痛,道:“關於李靖的封賞,容朕再想想。你們先把其他人的封賞定下來,今日就散了吧,朕乏了。”
“臣等告退。”
倆人退出殿外,李世民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叫來身旁侍候的太監,道:“去把袁罡找來,朕有事問他。”
太監領命而去,李世民拿起李牧寫的詩又看了兩眼,忍不住皺眉,疊起來放在了一邊。
袁罡這個人,在民間一直有很大的名聲。雖多有誇大之言,但相比其他江湖術士,袁罡的相術,卦術,還是得到過許多驗證的。李世民登基之後,聽聞了他的名聲,召他來長安。袁罡為李世民演示了術數之學,又展現了文曆法方麵的才能,被李世民任命為欽監監正,負責觀望文。偶爾遇到不能決斷之事,也會把他召來算上一卦,帝王心思誰也猜不透,李世民是否真的取信了,誰也不知道。袁罡的嘴巴非常嚴,也從來沒有對外泄露過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