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陛下的麵子很重要!(1 / 3)

策上將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稱號,武德四年,李世民率領軍隊擊敗王世充、竇建德聯軍,被李淵封為策上將,許其許自置官屬。這也是李淵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也是其傳奇一生糊塗的開始。

策上將位列武官之首,策府在十四衛府之上;策上將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策府的主要人員,多為李世民征服的敵軍中佼佼者,杜如晦、房玄齡、李靖、尉遲敬德、程知節、侯君集、秦瓊、長孫無忌、柴紹、羅士信、史萬寶、李勣、劉弘基等,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在這樣的條件下,沒有野心,也會產生野心。

注意,此時的李靖,雖已經顯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但因其出身的關係,並沒有得到重用。也就是,李世民做全軍總司令的時候,李靖的地位,約等於一個旅長。

雖然這不能作為評判二者用兵能力的根據,但是如今是在李世民的麵前,作為太子,不該好好捧一捧自己的老爹嗎?若龍顏大悅,什麼沒有?

但李承乾這個熊孩子,他沒有這根筋。李世民出讓李靖教他兵法的同時,已經擺好了姿勢等著接受吹捧了,李承乾愣是沒看出來,李牧連著咳嗽三次,他還沒反應過來,李牧實在無奈,才出言提醒。

李牧明知提醒會尷尬,但是不提醒更尷尬,最讓他無語的是,李承乾聽懂了,還不肯去拍一個馬屁,竟然猶豫了起來。

李世民的臉色有點掛不住了,隻好自己找台階,道:“朕日理萬機,哪有閑工夫,還是讓李靖來教,他如今清閑得很,正好朕也讓他教侯君集兵法,太子跟著學一學,也能得到侯君集的指點。”

李承乾還當是好話,頓時笑逐顏開,道:“父皇得有理啊,兒臣如何能耽誤父皇處理國事。再,父皇已經多年不領軍打仗了,用兵之法必然退步很多。李靖大將軍能夠覆滅突厥,他的兵法必然是極好,跟他學正合適。”

李牧一邊聽一邊咬後槽牙,這熊孩子算是沒救了!這話你也敢?若給李靖本人聽到了,他還不得嚇死啊?就因為覆滅了突厥功勞太大,人都不敢上朝了,躲在家裏做寓公。你可到好,直接給成了當朝第一人,還你爹水平退步——

李牧忽然羨慕起李承乾了,這就是投好胎的重要性啊。換一個人,今穿不上鞋,明也穿上了,但是人家李承乾沒事,親生兒子又是太子,你能拿他怎麼樣?

果然,再看李世民,他的臉色已經難看了起來。

作為一個戎馬一生,縱橫捭闔的大將軍,李世民難道不想率軍出征?他想!他太想!但他現在已經不是策上將,而是皇帝,無數的事情等著他處理,所以他隻能用李靖、李績去完成他想完成的目標。但是在他的心裏,他並不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差。因為此戰突厥,乃是謀算已久,出征之前,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大體都已經預見,並且一一實現。隻要臨陣不出紕漏,怎麼都能贏,也許沒有李靖取巧漂亮,但必勝是一定的。

李世民自己親自率領軍隊,李靖遇到的機會,他也一樣可以抓住。甚至他可能贏得更漂亮,他才三十二歲,風華正茂,思維敏捷,甚至可以衝殺在前,而李靖,畢竟已經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了。

但是這些話,他不能對李承乾。作為皇帝和父親的他,難道要自己證明自己很厲害嗎?

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忽道:“太子啊,你吃飽了吧?”

李承乾低頭看了眼案上根本沒動的食物,搖了搖頭,道:“父皇,我還沒吃呢。”

李世民歎了口氣,抬手指了指高公公,道:“連同這個案幾,一並送到東宮,太子退下吧。”

李承乾有些不情願:“父皇我就在這兒吃唄,拿到東宮都涼了——”

“滾!”

李承乾這才反應過來,趕緊閉上了嘴巴。李泰雖然垂涎案幾上的羊腿,但是看到皇兄的遭遇,也不敢再吃了,口稱自己吃飽了,也一並告退了。

高公公送二位皇子離開,殿門再次關上,李世民終於忍不住,氣憤道:“世人如今都忘了朕的功勳了嗎?朕乃策上將,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十餘年來鮮有敗績,怎麼就退步了?朕比李靖差在哪了?為何連朕的兒子都覺得朕不如他!哎呀!可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