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句話,雖然沒有點明,但鄭觀音卻都聽懂了。他的意思是,我答應放她們母女出宮,但你李牧要做這個擔保,日後若是出了問題,我就找你李牧。
鄭觀音不禁擔憂了起來,這樣的擔保,這個孩子願意承擔麼?
她怎麼也想不到,這是李牧早與李世民商議好的事情。鄭觀音的身份特殊,可以放出宮,但絕對不能讓她離開長安城,更不能讓她回到滎陽去。
鄭氏一足,經營滎陽數百年。在當地盤根錯節,振臂一呼舉旗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李世民就算再怎麼心胸豁達,也不可能豁達到拿造反開玩笑的地步。
因此君臣才有此一議,最後討論出的結果就是,效仿李淵的成例。也給鄭觀音找個營生,同時多派禁衛,算作保護也好,盯梢也好,杜絕她離開長安的可能性。
關於這個營生,李牧也想好了。他手裏正有一件事,尋不到合適的人選。
前些日子,李牧下令,讓工匠們把遊蕩在京東集附近的孩子們居住的空宅重新修葺了一下,打算成立一個孤兒院,給孤兒們棲身。
李牧能做出這個決定,與他自己的出身有著直接的關聯。他前世是一個孤兒,對孤兒院有著特殊的感情。同時他也十分清楚,孤兒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作為孤兒院的負責人,必得是一個有責任心,同時明事理的人。
因此,孤兒院雖然修葺好了,卻一直沒有正式開張。本來李牧是打算,若是再尋不到合適的人選,就讓魏瓔珞去負責這件事,本來也是她給這些孩子們熬粥喝。但他又想到,魏瓔珞畢竟是個大姑娘,眼瞅著也到了嫁人的年紀,未來多有不便,因此一直沒下決斷。
正好,李世民提及了鄭觀音的事情。李牧心裏一想,這不是正好麼。鄭觀音出身滎陽鄭氏,本身就具備極高的素養,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德行方麵也是經得住考量的,否則李淵也不會把她選做太子妃。
她若能擔任這孤兒院的院長,豈不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牧把孤兒院的事情從頭到尾了一遍,這也是李世民沒聽過的,君臣商議的時候,李牧隻是個大概,沒有具體是什麼營生,李世民也是頭一次聽,他沒有想到李牧這麼忙,還有關心孤兒的善念,心中對李牧的評價更高了。
李牧歎息一聲,又道:“臣當時隻是臨時起意,可憐那個石頭還有那群孩子們,想給他們一個容身之處罷了。後來臣細致了解了一下,發現這樣的孩子竟然在長安城中到處都是,每個坊都有……陛下,您可知道有多少人麼?”
李世民動容道:“多少?”
“僅長安城中,便有上千人!”
“這麼多……”李世民喃喃念叨,歎了口氣,道:“朕之過也!”
“陛下,中原大地經曆過隋末大亂,接連突厥犯邊,一直也沒有得到休養生息,這樣的情況是無法避免的。若是管,怕是也管不過來。但是臣想,不能因為管不過來,就一點也不管。盡己所能,能幫一人是一人。就從長安城開始,未來終有一,能夠惠及下。”
李世民重重點頭,道:“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朕不及你啊!”
李牧笑了笑,道:“臣隻不過是想到就做,不空談罷了,這種事情,隻要心存善念,並不是那麼難做到。臣著人去尋這些孤兒,其中年紀大一些的,送去工廠做徒工,讓他們學一門手藝,未來自食其力。而那些太的孩子,就沒辦法了,隻能先出錢養著,好在孩子,也吃不了多少糧食。臣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養著一二百孩子,也不是多為難的事情。”
李世民聽著好好的,忽然聽到李牧冒出來一句他沒多少錢,頓時皺起眉頭,道:“李牧,你休哭窮,你的買賣,哪一樣不是日進鬥金。多少人跟朕,你富可敵國,你還哭起窮了?”
“陛下!這是奸賊在害臣啊!”李牧顧不得渲染情緒了,大叫道:“您忘了,臣剛捐出十萬貫修葺長安巷道,哪還有錢了?”
這倒是個實情,李世民無法辯駁,他總不能十萬貫不算錢吧,他可是一個窮皇帝,不出這麼大的話來。
鄭觀音卻在心裏覺得奇怪,十萬貫?這個孩子,哪裏來的這麼多錢?她擁有李建成留下的所有‘遺產’,整座太子府上下的所有財富,也不過二十萬貫上下罷了。這還要加上金銀器皿換來的錢,李牧看上去十七八歲的樣子,十萬貫捐就捐了?
她有點不相信,但卻也沒有開口問。
李世民見不過李牧,把話題拉了回來,道:“不談這些,繼續正事,你此時提起這些孤兒,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