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紈絝少爺,李牧本來是打算自己來整治的,但他忽然想到一個事兒,臨近過年了,作為晚輩,他好像是得走走親戚,拜拜年。
李牧在長安沒啥親戚,認了個幹爹,也被李世民打發去了並州,山高路遠的,拜年也就是寫封信了。信,李牧提早就寫了,李思文的親事定下來的時候,李牧就寫了信告知李績這件事,同時順帶就拜了個年。算算日子,差不多就是大年初一前後,這封信能送到並州大營去,時間正好。
除了幹爹之外,李牧還有老娘孫氏,雖已經知道孫氏不是“自己”的親娘,但李牧也早已打定主意,要把孫氏當成親娘來侍奉,不為別的,權當是為了感謝李牧留給自己的這副身體,否則心裏過意不去。更何況孫氏待他,也是極好,李牧兩世為人,所有的母愛都源自於這個女人,奉養她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至於唐儉麼……捎帶腳也拜個年吧,他不顧門第續弦娶了孫氏,也算是個爺們。但李牧通常是不會叫他義父的,也沒啥緣由,就是因為這個婚事,李牧的前世思想作祟,總覺得唐儉是老牛吃嫩草,瞅著他就煩,但其實人家也沒怎麼他。反而因為他總惹事兒,唐儉這個老好人,不得不好幾次站出來為他話。
除了跟前這些,遠在定襄以西,還有一個老丈人和沒過門的媳婦兒,也不能忘卻了,李牧找到一個胡人商隊,讓他們順帶幫忙捎了一車東西和信過去。如今在長安城做買賣的,誰不認識逐鹿侯。都指望能在內務府吃肉的時候,在旁邊撿點兒肉沫,所以見是李牧的事情,為了送這一車東西和信,幾個胡人商隊差點沒打起來。最後還是李牧安排,讓三個商隊並在一處,才算解決了這件事。
家人之外,李牧還有幾家親也必須得去。首先是太上皇李淵,這是必須得去的,不論什麼宗親,就單李淵對他的維護,李牧就不能不去拜年,若是不去,也太沒良心了。然後就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那兒,這是李牧必須得去的,雖然李牧很不想去,但他要是不去,早晚是個事兒,李世民胸襟豁達,幾乎從來不挑別人毛病,唯獨對李牧,那是雞蛋裏挑骨頭,沒得挑硬挑,總得挑出點毛病來,李牧深知這一點,所以謹慎微,事事都得做在前頭。
答對了李世民,李孝恭那兒也不能不去,原因很簡單,惹不起。
慈幼局那兒也得去一趟,鄭觀音雖然是大家閨秀出身,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她再厲害,也隻是女流之輩,而且在宮裏幽禁了好多年,對宮外的事情都不了解,做起事來,還不能得心應手。李牧幾次為慈幼局坑了不少的錢,但錢隻是一方麵,事情還是得人來辦,李牧得時不時去過問,才能放心。
剩下的就是一些朝堂上的同僚了,工部尚書李大亮那裏是要去的。雖現在工部的實際掌控者是李牧,李大亮隻是個應名的工部尚書,但是若沒有李大亮的配合,李牧這個工部“編外”的人想要這麼順利地掌控工部,就算有李世民的默許,怕也是癡心妄想。李牧不是個裝傻充愣的選手,所以他不但要去給李大亮拜年,還要準備一份不輕的禮物,畢竟李大亮是個清廉的老頭,在朝堂上貧窮的程度直追魏征,家裏也沒啥餘財。而李牧呢,窮得就剩錢了,他也沒在乎過,花哪兒都是花,給李大亮花點也是應該的。
對待錢財這個事兒,其實李牧自己也覺著奇怪。實在話,前世的李牧,不能算是個摳門的人,但也絕不是個傻大方。他是孤兒出身,一直到大學畢業工作之前,手裏都沒有過什麼錢。直到大學畢業的第二年,他手裏才有一點積蓄。這個時期的他,基本上就是能省則省,因為沒有安全感。隨後老院長去世,他就更加沒有安全感了,對錢也更加在意了。
後來混進了“用心創造快樂”的遊戲公司,收入增長了數倍。同齡人中,算得上是不缺錢了。但是這點錢又不夠買房子,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