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雄辯滔滔(1 / 2)

正文

魏征被李牧信誓旦旦的語氣給氣笑了,他攤了攤手,道“來容易,做起來難!你剛才的意思也表明了,流傳下來的田地不宜強硬收回,那你讓人家繳稅?原本可是不交稅的!再者,即便是繳稅了,田地多者也不差這點稅,反而田地少者負擔更重,你的想法還是不能實現,難不成,你想把租庸調法一鍋端了麼?”

“正有此意!”

“正有此……”魏征差點被噎死,他不理會李牧了,看向李世民,道“陛下,逐鹿侯這是在胡鬧!租庸調法是傳承下來,最合適的方法,就算他賦異稟,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想出一個更好、更實用的辦法出來!”

李世民心中也有此擔憂,皺眉問道“李牧啊,你到底有沒有辦法,若有,現在也該拿出來了,若沒有,也不能繼續胡鬧下去了。”

“有!”李牧朗聲道“臣做事情,首先想結果,若結果不能完滿,不足以服眾,臣一開始就不會做。”罷他看向眾人,道“我做這件事,也不是非得要與門閥世家相爭,賭一口氣。我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非常淺顯的道理,覆巢之下無完卵!”

“諸公以為大唐去歲擊敗了突厥之後,便沒有外患了麼?又或許諸公覺得,即便大唐如前隋一般覆滅,還會有一個新的朝代出來,而世家千年傳承,換個朝代,換個皇帝也無妨?”

百官麵色不定,李牧的話,顯然中了他們中很多人的心思。

李牧冷笑一聲,道“錯,大錯特錯!牧讀史記,唯有一種感慨,下興亡,匹夫有責。興,百姓苦,亡,百姓也苦!興亡更替,更是民不聊生。請問諸公,世家是民乎?門閥是民乎?傳承千年不假,其中之辛苦,想必讀過家史者皆能明了牧所言之意。”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便開始思考,如何能讓百姓不苦或者少苦,讓興更加昌盛,讓亡來得晚一些。思考得出的結論是,唯有國家強大,百姓才能得安居樂業,唯有國家強大,門閥,世家,大族等等,才能傳承有序,不必受更替之苦。而國家強大,才可抵禦外族入侵,諸公莫非忘了,自漢之後,戎狄入我華夏,其不知禮數,不通仁義,中原百姓深受其苦,其中,必然也有諸公之先輩!”

“今,大唐仰仗太上皇、陛下兩代帝王之力,再統中原。擊敗突厥,揚我國威!不可喜?不可賀?盛世不可期?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了大唐盛世,牧以為,牧及諸公,皆有責任出一份力!”

“縱觀前史,國家興盛之時,君明而臣賢。君何以為明?臣何以為賢?大公而無私,五字而已。君主也好,權臣也罷,門閥、世家,皆超過百姓太多,本就占據有利之勢,若不加以遏製,即便君再明,臣再賢,也無法阻止覆滅大勢,道理非常簡單,當錢財,權勢,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百姓如牛馬牲口一般,生活都無以為繼時,不造反,他們還能如何?陳勝吳廣之輩,史書中還少麼?雖然他們最終得不了下,但下卻會因他們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