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來由的一股氣充斥著李世民心肺,在場都是人精,看到李世民這副樣子,哪還猜不著了?但誰敢問呐,問了,不但得罪皇帝,還得罪李牧,李牧雖然沒考中狀元,但人家還是逐鹿侯啊,還內務府的總管大臣啊,而且他還是一條瘋狗,見人就咬啊,誰頂得住他啊。
眾人紛紛錯開視線,好像一點也不關心似的。隻有魏征出聲道“陛下,不知頭名是誰,還請陛下告知。”
李世民鐵青著臉看了一眼,道“一個叫李尋歡的,哈,真是可惱也,竟以尋歡為名,有傷風化!此人心術不正,不能用,開革了吧!”
“陛下使不得啊!”群臣慌忙勸諫,開什麼玩笑,人家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考了個頭名,你不給狀元也就罷了,還開革了,這像話嗎?就算是最昏君的昏君,也幹不出這等事吧?陛下這是讓李牧給氣糊塗了!
在魏征出難聽話之前,長孫無忌率先站了出來,道“陛下不可如此衝動,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名字也是受之於父母,作為子女又怎敢更改呢?這怪不得他,科舉為國選材,陛下當看他的才能才是啊。”
眾人皆道“陛下三思!”
李世民是一時氣話,就算長孫無忌不,他也不可能那麼做,他歎了口氣,低頭去看這位‘李尋歡’的考卷。明經科,貼經,大義,全對,時務策上等,評為第一。進士科,詩,第一,賦,第一。竟然是雙榜的頭名!
這讓李世民不得不重視起來了,貼經沒什麼可看的,大義是口試,他也隻能看個結果,重點是時務策三題,李世民看的非常認真,可是越看,他越覺得眼熟,這一字一句,跟李牧話的口吻語氣,何其的相似?但看這書法,宛如王獻之再世一般,與歐陽詢的字完全不同,而李牧是師法歐陽詢的正楷,對不上號啊!
再看進士科考卷,懷才不遇詩,李世民看了一遍,不由叫了聲好。
眾人一聽,也按捺不住,李世民便把卷子遞給高公公,讓眾人傳閱。高公公把卷子遞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直接念了出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好詩,果然是好詩!”
王珪接話道“此詩是何等妙也,又是何等的悲愴,全詩不見一字寫懷才不遇,但這種慷慨悲吟之感,卻讓人不禁心生憐憫,此等大才之人,竟然無人賞識,隻能獨自垂淚,歎哉,惜哉!”
話音未落,隻聽李世民又道“諸公,看看這一篇賦吧。”
眾人看過去,隻見李世民麵色嚴峻,大家不明其意,李世民把考卷遞給高公公,讓他遞給長孫無忌,道“輔機,你為諸公念一念,尤其是最後兩段,大聲的念。”
“諾。”長孫無忌接過來,粗略地看了一眼,也是正色了起來,念道“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