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思文到了定襄之後,二話不,點起了所有兵馬,直撲高昌。
定襄有多少兵馬?這要從李世民設置定襄折衝府,讓李思文做了折衝校尉起。唐朝軍製,折衝府是府兵製的基本單位,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而所謂上中下的評等,是按照屬地的大,人口的多寡,兵餉的籌措等等綜合考量的,若按照規矩來算算,定襄連一個下府的資格都夠不上。但定襄折衝府卻有一千五百兵馬,甚至超過了上府的人數。
有禦史上奏過,但被李世民給駁回了。駁回原因有三,定襄雖按規矩應當是下府,但它是西北邊陲,有‘犯邊之危’,故此多一些人也是應當的。其二,定襄的軍餉不用朝廷劃撥,換句話就是多養兵也不要朝廷花錢,白占便宜為啥不幹?第三點就是因為李牧,李世民直接就明了,李牧這子護犢子的很,李思文是他的義弟,朕多少得給點麵子,你們若是不依不饒的,把他惹毛了,出了什麼事,朕可不管。
當時剛剛發生了‘潑糞’事件不久,禦史們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家也變成糞坑了,而且此事到底也不算什麼大事,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為了救李牧,李思文帶走了一千五百人中的一千人,他雖然著急,但在定襄磨礪了一年,已經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子了。作為折衝校尉,他有保土安民之責,若把兵都帶走了,萬一定襄城出問題,他擔待不起,而且城裏頭魚龍混雜,多的是行商,若沒有武力,導致混亂了,**千的百姓何去何從?
因此李思文留下了五百人,這已經是最低限度了。
他臨出發的時候,還派出了三個信使,一路八百裏加急飛奔長安報訊,一路入大漠尋找馬匪烏斯滿,讓他帶人直奔高昌幫手,還有一路則是到張家寨,現在的張家集,雖張家集已經洗白了,但畢竟是馬匪的底子,湊個五七百人還是能湊起來的。
烏斯滿那兒有上千人,張家寨出了五百,再加上蘇烈的人馬,將近八百人,勉強湊出了三千多人。
但想依靠這三千人攻破高昌,卻是不可能的。畢竟是一國之都,若是區區三千便能攻破,高昌也不可能再西域立足這麼多年了。上回烏斯滿殺了那麼多的高昌王族,可不是他攻破了高昌城,而是他的人馬在城內,猝然發難,在高昌的守衛軍反應過來之前,已經逃之夭夭了,才取得的那麼大的戰果。若是像現在這樣,列陣攻城,是絕不可能的。
攻城戰,是沒有半點僥幸可言的。都是實打實的對壘,輸贏都在實力二字。陰謀詭計,對於攻城來,不能是沒有作用,但是產生的作用急劇減,除非守城的是個蠢蛋,不然隻需按部就班的做,都能堅持到彈盡糧絕的程度。
而李思文這邊,臨時湊起的人馬,兵器甲胄,攻城器械,後勤補給等等全都不足,想要攻破高昌城,除非他能搞來幾門意大利炮,否則是絕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