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戰前準備(1 / 2)

正文

“封疆大吏!”

王珪回到家中,幾乎是喊著跑到祠堂的,麵對著列祖列宗,麵對著老爹的牌位,王珪淚如湧泉。

他如今還記著,老父病逝之時,這個幼弟還在繈褓,父親拉著他的手,把幼弟托付給他,雖然一句話也沒,但意思他是明白的,老父親想讓他把幼弟撫養長大,培養成才——

可惜宦海沉浮,王珪出世入世數次,哪裏還顧得上王普,隻好把他放在老家太原,等到他穩定下來,在長安為官的時候,王普已經是一個人見人厭的紈絝子弟了。

王珪苦口婆心,無論怎麼勸,都沒法讓王普變好,還讓他在紈絝少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他隻好無奈放棄,每每來到祠堂給父親上香,都會無比愧疚,不知道哭了多少場。

但今日,他興高采烈!

雖然別駕不過是五品官職,上不得台麵。但分在那兒任職,如今林邑國已經被大唐占領,瓊州別駕有統管兵馬之權,而錦衣衛指揮使李重義又已經返回長安,王普便是林邑地麵上,大唐方麵職務最高的人。這與封疆有何區別?

為子鎮守一地,稱之為封疆大吏。像李績封並州都督,鎮守並州,轄製並州兵馬。而王普如今坐鎮林邑國,雖官職與李績比不了,但是做的事情,卻是一樣的。

先是開疆之功,後是守土之責,這不就是封疆大吏麼?

但,前提是,陛下能讓王普一直在林邑,這樣功勞才能坐實了。而讓王普一直留在林邑,還有一個難點,那便是李牧。這件事是李牧謀劃的,他的義弟執行的,李牧謀劃林邑與真臘,必有所圖,而且所圖甚大。

作為與李牧關係還算不錯的幾個人之一,王珪太了解李牧的性格了,若這件事沒有利益,他是懶得去做的,但他費了勁謀算的事情,必然利益甚大。

可是,這利益是什麼呢?稻種?王珪不信。

最好的結果,是從李牧口中得知他的目的是什麼,但是不讓他插手此事。把這份功勞留給王普,讓王普立下這個功勞,加上之前的功勞,疊加起來,他在運籌一下,封侯應該不是難事。

若真能如此,有朝一日他死了,見到老父之時,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但,這如何做到呢?

王珪皺眉沉思良久,拍了拍手,管家走了進來,躬身道“老爺有何吩咐。”

“跟‘繼嗣堂’的人聯係上沒有,鷗兒現在何處?”

“回老爺的話,繼嗣堂聯係上了,但那邊的人也沒見過鷗姐,最後見到她出現的地方是洛陽,但也隻是匆匆一麵,便再無蹤跡了。”

王珪皺眉想了一會兒,道“你問過繼嗣堂的人沒有,李牧失蹤之事,與他們到底有沒有幹係?”

“回老爺的話,的問過了,繼嗣堂的人,他們的殺手在馬邑城遭了李牧的算計,全軍覆沒,隨後他們便再也沒動過手了。”

“算計?”王珪歎了口氣,道“我就,沒有把握,別亂惹事。幸虧咱家沒參與,否則又是一樁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