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改組大唐(1 / 2)

當張凡這下午在公司裏忙著與一眾邵氏人員簽約時,腦海裏突然想起一個自己後世非常欣賞的影星,他就是以電影《垂簾聽政》獲第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的梁佳輝。

梁佳輝出身期藝員訓練班,與劉德華是同學受大導演李漢祥的邀請,赴內地拍攝《火燒圓明園簾聽政》,在影片裏飾演鹹豐皇帝。因為是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當時兩岸關係很不好,台灣文化局規定凡是在內地拍過電影的演員,在台灣一律封殺。梁佳輝年紀輕輕就拿了影帝,一下子成了封殺的目標,台灣公司讓他寫悔過書,他就是不願意。而香港電影發行的很大市場在台灣,大部分香港電影的資金都是來自台灣。擔心引火燒身的香港電影公司也不敢找他拍片了,於是,在剛出道就憑演技征服金像獎的梁佳輝就這樣杯具的“下崗年整整一年的時間成了梁佳輝演藝生涯中最黑暗的r有收入來源的他在街頭擺地攤做販,賣首飾和手工藝品,兼給無證販望風。

對於張凡來,此時正是招攬這位新晉影帝的最佳時機,在梁佳輝最落魄的時候,張凡如同救世主一般降臨在他麵前,伸手將這位墮入苦海的使挽救出來,這種方式非常符合張凡腹黑悶心理。

在詢問了公司幾個和梁佳輝關係不錯的同事後,最後從華仔口中得知這位曆史上三界金像獎影帝得主的牛人每晚上都要去銅鑼灣擺地攤。看到sè也不早了,張凡把一攤子談判簽約的事情全扔給韋嘉輝後,帶著山鷹和華仔驅車前往香港島。

銅鑼灣是香港最繁忙的購物和飲食區,也是香港著名的不夜市區之一。張凡三人先跑到避風塘美美地吃了頓海鮮後,就開始在夜市上尋找目標了。

梁佳輝正在擺弄著攤上自製的皮革飾品,這是他跟幾個同學買來的皮帶子自行加工做成的皮手鐲等飾物。雖然現在是他演藝事業最為低穀的時候,整整一年都沒有一部片約,他並沒有感覺有多麼的坎坷和辛酸,不少遊客和周圍的同行都認識這位影帝,不僅沒人嘲笑他,反而都在鼓舞支持他,希望他能渡過難關重返銀幕,甚至特意照顧他的生意。梁佳輝也利用這段時間觀察以擺攤為生的貧民生活,傾聽他們自己的一套語言,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為自己的演藝創作積累生活經驗和氣息。

忽然,梁佳輝看到一輛莊嚴氣派的銀白sè汽車停在了他攤位前麵的馬路邊,車頭上展翅yù飛的人在夜市的燈光下熠熠發光。車門打開下來三個人,其中一個居然是華仔。

梁佳輝站起來咧著嘴迎上前去,一拳捶在華仔胸口,“哈哈,華仔,你子最近混得蠻不錯嘛,都坐上勞斯萊斯了。”

華仔笑著反手回了梁佳輝一下,“阿輝,你還是這樣開朗,看來生意很好啊。”兩人打趣完後,華仔把他拉到張凡麵前,“老板,他就是梁嘉輝。”張凡擺擺手,向梁佳輝伸出右手道:“又不是在公司裏,叫我阿凡就行了。阿輝,我也跟著華仔一樣稱呼你,不介意吧?”梁佳輝一愣,趕緊用兩隻手握住張凡的右手道:“怎麼會呢?我知道你的,你是張凡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