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漸進(1 / 2)

第三十節漸進

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中,太學教材書編好了,房屋等也完工了,由於太學生們見識了司馬衷的鐵血,都不敢違逆,司馬衷通過侍衛和自己的跟班們來挑選忠心的人進入自己的學生“大風”組織,由司馬衷親自編寫教材,把一些後世的觀點用現在的學術改造並出來。每隔幾就聚會一次,為他們進行自己的觀點學術宣傳,才開始都不信服,可是假話一千遍都能成真的,更何況司馬衷在後世見識了輿論的厲害,知道要好好認真地宣傳理論,雖然現在才六十多個成員,但是司馬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論的種子種下了就會發芽。

軍訓結束那司馬衷把爺爺司馬昭和父親司馬炎請來觀看,他們來了那些大臣們也都來了,都很震驚,用這個方法訓練,普通人都能很快成為軍人,司馬昭知兵,讓侍衛去軍中推廣。並按司馬衷的意思親自為表現優異的太學生一人頒發一個上好的硯台。硯台背刻報國”四個字。

後麵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了,太學生們上課,就是加了一項早上跑步,做五禽戲。法律那邊本來是計劃編好幾年的,結果用了一年都快編好了,都一致司馬衷的功勞。爺爺司馬昭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請了全國各地有名的神醫都來看了,都搖頭撐不過三個月了。司馬昭把王位傳給了父親司馬炎,把司馬衷立為太子。

太學已經步入正軌了,司馬衷不去太學了,在家陪爺爺司馬昭,不能走動,司馬衷就把輪椅造出來,讓爺爺坐上麵讓人推著在王府的花園逛母親也跟隨左右。軍國大事都讓父親司馬炎來處理了,一些不好下決定的再來請示爺爺司馬昭。司馬昭也是從血海屍山的戰場上過來的人,對生死已經看得比較開了,沒事了就給司馬衷講自己的經曆,讓司馬衷對現在的冷兵器戰爭有了更深的了解,並和爺爺經常辯解自己的看法,讓爺爺不得不歎服司馬衷是個軍事奇才,司馬衷聽了很是汗顏,現在的戰爭已經比較高級了,戰爭模式也很完善了,司馬衷主要是後世的電視看得比較多,一些想法現在的人不知道,但是一旦知道了肯定比司馬衷做的好,做的完善。

母親不讓司馬衷和爺爺辯論,讓爺爺好好休息,結果司馬昭不願意,等自己死後有的是時間休息,眾人無奈隻好讓司馬衷繼續陪爺爺。兩人就去沙盤室看沙盤,司馬昭遺憾自己沒有滅吳國,統一全國,兩人就滅吳進行演練,演練了幾統一了結論,吳國能滅,但是需要有一個好的統帥在那裏做好幾年的準備才行,司馬衷推舉師傅羊祜,司馬昭也同意,司馬衷提出水路由蜀地進攻,從上而下,即可平定。經過挑選認為王濬比較適合,而且二人都很忠心,關係比較好,是羊祜把他舉薦出來的,可以使軍令一致。

司馬衷更擔憂北方遊牧民族,認為需要派能文能武的大將鎮守,不服者剿滅,可以冊封那些歸附朝廷的部落首領,讓他們去打那些不服的,我們就可以用酒和鹽等來換取他們的俘虜,用俘虜來修路,修水利等,不管歸不歸附都要在那些部落推廣漢服漢族禮儀,學漢字漢話,在邊境實行招募製,招募他們族中的勇士當兵,滿二年者可以全家為漢族,等等一係列漢化的措施,從軍事到政治到經濟手段,聽的司馬昭一愣一愣的,感歎若用此法十年之後無異族了。司馬衷沒這麼樂觀,得需要幾十年呢,關鍵是執行,司馬衷當然推舉杜預了,司馬昭也認可杜預的才能,不然不會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杜預了。怕杜預的威望不夠,讓叔父司馬孚遙領,意思就是司馬孚是杜預的上司,但是司馬孚已經86歲了,不可能去上任,所以地方上是杜預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