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您在渴求一位足夠高明的人才,來協助您的大業。俊才難求,尋見尋不見。集團的大陸人,聰明高明這三明人才中,聰明者有,但全是聰明者或許有半個,但高明之才是半個沒有,看著無人能跟上您的腳步,甚至連您的意圖都少有下屬能理解幾分,這很無奈。聽了您一席話,有感於總經理為集團付出的一片苦心,我是無以為報,也不能類似人那樣,隻知提報處罰現場。但如果什麼都不回應,那是對不起您為我擠出的那一個時。
我是個常常在想的人,對外物適可而止並不奢求,但內心強大,想法很多。我修的是文學,文學就是人學,我這就從自己的視角,提出幾點想法,當您有心情時,隨便瞧瞧就行。這些想法都不夠深入,總經理不必去重視。
總經理您:老員工憑著其經驗,隻要做出一點點改變,就是一筆不的財富。
一).理念變一點所有重要改變都是從理論開始的,隻有站在真理的高度,大道在握,才能具備別樣的眼光,看破重重虛幻的疑雲迷霧,辨明真實的道路,見到未來,這就是高端人士求索的高瞻遠矚。我們規模是,企業還沒上升到一級,但這並不妨礙集團能擁有自己獨有的,別人都沒有掌握,在全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理論觀念。.我最有信心這樣定位的是時間觀。這裏隻舉一點:把時間當成第四空間來認識,將時間分出長度/寬度/高度,就能通過壓縮時間的寬度來取得更大的長度,從而確保時間高度;.進而構建理論上的時間磚、時間柱和時間球,相同的總時間內,時間柱的可用空間是時間磚的倍多,時間球的可用空間卻能達到時間磚的15倍以上.新的時間觀確立,接著就能定位時間點,設置時間鍵,進行前饋控、即時跟蹤、無反饋快速追蹤等等我建議專門開立一章時間管理程序,來闡明我們獨到的理念並規範我們的時間製度。在理論上站在高端,而且是我們獨自占領的高峰,我們就能慢慢地攀爬上。
二).責任變一點責任明確,何愁能擔當者。無人擔當時,該問問責任分攤體製。這裏也舉一點:十倍強化後一工程就是顧客的觀念:由後一個工序向前一個工序要時間/要數量/要品質,後一工序領導監督前一工序,前一工序對後一工序隻有配合服從的責任,人人都要向自己的後一個工序負責,人人都在督促前一工序,全員形成一種後浪趕前浪,一浪推一浪的浪打浪狀態。這是全員責任觀的實用,其價值被大大忽視了,這是可以成為全麵激發理論的一個中心環節。隻是我們一直是跟進不力,總是一浪更比一浪弱,沒多久就翻不起浪花了,這就需要百倍強化了。
三).地位變一點“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站在盡可能高的地位,號召力能加強。這地位,一方麵固然是自己努力掙來的,更重要的是由公司來確立的。生管積弱,廠務弱化,原本全廠以廠務為中心,廠務以生管為中心的認知多年來被模糊掉了被無視了,現在有必要重新明確:?.明文公示,鄭重其事;?.國不可一rì無君,廠務部暫時沒有夠勝任的高明人才掌舵,可先立一副理揮旗?人才也需要仗勢,有強勢,才能勢不可擋。不是生管弱了,是生管的底氣泄了。總經理的鮮明支持,就是我們能依仗的勢頭。“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生管的順風,一股是公司的強烈要求,一股是員工們的人心所向,兩股合力向前,順風領跑,從者如雲。
四).組織變一點“無二無二君”,隻需要一個核心。雙課長現象應盡快結束,以免手下人左右為難,難以適從,高層的意見不能高度統一,受傷的是整條戰線。.聽“團隊”二字,就是一個“有口才”的人和一群“有耳朵的人”,團隊不要幹部,有可能實現,但要目標非常明確和圍繞目標自行運轉的自覺常強大,就象地球圍繞太陽自轉一樣。自覺重缺失的現在,團隊還少不了幹部。.組織是種整體,我將整體二字,分解為一句話“整體是有公正的約束文且以人為本之組織”,公正是基礎,失去了基礎上這個正字,就變成了“敕體”本地話中是‘可憐人’之意。組織要變的是其內涵,有公正,更合理,會協同,能抱成團。久裕的組織內涵不明,不健全,不得力處不少,很難象下棋一樣可以連續推展出六七步。
五).架構變一點製一的耳部和珠碗生產時常與後工程的需求不同步,無數次因為衝床線的調整品目不及時,耽誤了後續需要的時間:將製一課的衝床線從現在的車心組分割出來,回歸到衝床/中管/花鼓三線成一組,由副組長譚奇勇統管,可由他擬出需要剔除的人員,以保護聽力的理由調離。
六).幹部變一點狼領狼群,馬領馬群,若馬去領羊,也不會令羊跑得更歡快。知人之明:如李二課善騎劣馬,手下幹部多初中/學生,卻也能井井有條;惜駑馬十駕唯功在不舍爾,駑馬終究止於凡馬,不是千裏馬,更不是騏驥之才;李大李都善謀算明後未動先知覺的蟬;組長級的李組是好,擔當之膽還不夠肥,馮組是廠務唯一幸存的新銳,銳得不堅,劉組更適全管設備不長於管理人和事,譚組顧節失大體…看人最少兩麵,瑕不掩其玉。用人之善:挽弓當挽強,用人需用長,幹部輪換是好,但要防範所用非所長。比如料帳是物管的核心,此項不成,別的方麵再優秀,也是不適合的。唯才是舉還不是善用,善用者能用有私怨的人,能讓對手加入我的陣營;能用相互有矛盾的人競爭相長;能用偏才怪才奇才;還能將個人能力分解也能把多人組織成合力;能用才美不外現的人,能用有才卻不願發揮的人…大材用,和才大用,是用人錯誤的兩大家極端。?幹部淘汰機製。樹大有枯枝,朽木不可雕.用錯人的,越早替換越好,等到失了街亭再斬馬謖,已經太晚。比如其當組長時,寫了幾年的報表,至少有一半數以上有錯處,要求過百次也沒能改正,卻居於副課長的位置;成品出貨,賴協理早就過:此人一定要換,否則我們一直都要提心掉膽,不知道哪一就會統統死在他手上。內外之才:菩薩是遠的靈,外來和尚會念經,是種假象,外來的人才也要轉入內部後才能擔當責任。眼光向內,人盡其才,抱著金玉何需求木石?由於排外思想作怪,外來的人才,在未融入內部前,很難學到真諦,所以內部始終是人才的重心,外部人才最好是作為對內部人才的壓力來用。愛惜內部人才,留住我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