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揭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很遠很遠的地方,有著這樣一片地。
明安的雲影間,瓦藍的蒼穹下,有著一片浩瀚汪洋。
從來沒有人知道這片海有多大,海的那邊是什麼,從來,就沒有誰,可以答得上來。大概,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從那邊回來過吧。
所有人知曉的,除了頭頂這晶藍清明,一望九霄的茫茫穹,便是這雙腳正踏著的,生機勃勃,風起雲湧的蒼莽大地。
大地四麵皆是浩蕩無極的深海星辰,自海而升,歸海而落。蒼茫大地東西南北,盡是滔碧浪。將這片地,與這片地中的所有人,牢牢得鎖在這個風雲變幻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彼此永遠無法分離。哪怕是死亡,你的靈魂,也隻得在這片地間遊蕩。
這片大地上,有著數個大不一的國度,其中,有四個堪稱是巨無霸的帝國共同占據了這片大陸絕大多數的土地與蒼生眾民。這四個龐大的國度,分別是大地南方的奇虢王朝,東方的龍顓帝國,北方的燁皇朝與西麵偏南的凰徵王國。
它們並稱為源外四大帝國,國土廣闊。皆以千萬裏計。它們之中,國土最為遼闊的的是傳承最為悠久的燁皇朝,獨占北麵三州,而國土最的,便是最為年輕的凰徵帝國,是由大陸西南麵的雲玄兩州所築,卻也算極為龐大。其他還有幾十個大大的國度,但相比起這四大帝國,便已是霄壤之別了。
此世上存在著諸種勢力,以國分勢,僅是其中之一。而其間人之種種行做,五花八門,然雜而不亂,並各司其職。
這片地間,沒有三清道觀,九神佛,有的隻是修道宗門,夢幻帝國。所有人,都是可以修行的,由修行道,來引靈氣入體,強身健體,增強自身修為;不過,大多數人在此上都賦極差,修行一生七八十年,也不過可以使自己的軀殼比那些完全沒有修行之人稍微強上一些而已。而這些修道無才之人,便大多會轉而從事各種俗世重任,以謀生計。
也就是,除了有極少數賦異者,會被各個宗門選入門中,成修道之術,更有些本就在豪門巨族中,會受培養之外,其餘便多是隻得在凡俗世間奮力打拚,既無修道之才,也無修道之時了,就這樣終此一生,於紅塵中沉浮。
一些修行上算不得賦異稟,但也算是有幾分靈根者,在這個尚武之世中,多會上馬從軍,在軍中修行搏殺征戰之術,雖不及修道之人那樣風光,但也算備受世人推崇。
稍次之者,為經商從政之人,也許修行資質不行,但勝在頭腦清晰,可於萬事平淡中發現機遇,運籌帷幄之間,或可成就一番盛名。
而再差些的,也是最多的,便是一眾民,大多願修生存之術,會去酒館中、坊市間、藝匠鋪、工事屋、錦繡樓,柳醉台等地方,拜師學藝,以求身有一技之長,幹的差了也有飯吃有屋住有戲看,做的好了,還是可以有機會出人頭地的。
還有那麼一些散人,什麼也不會,卻也什麼都不想學,便老老實實,去黎重城田征庫司通個名,先跟著幹四五年農事,其後自己熟練了,還可以分幾塊田地,自己侍弄,除了並不算是太多的租子,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可以拿去賣點,也可以攢著換東西。生活也算平淡安逸,雖然做的事粗劣,但也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故芸芸眾生對其倒也未見得有何輕慢之意。
最後,還有一種,最令大眾所不以為然,謂之曰異類,這便是人稱百無一用的————書生了。
不是學書之人便算得“書生如,那些兵法總章,農政之術,也多會收錄在各種典籍裏,連那些修道之人,也都會照著功法古籍修行的,也無人稱其為“書生”。這裏的“書生”,的並非讀兵法、政法之類經世致用之學的人,而是讀一些與現世無甚大用的書,如禮道典源什麼的窮酸弱儒,這樣的人,既無修行實力,又不勤懇經營生計,故最為人所不齒。
這個世界,的頂層,是一眾修道之人,而這個世界的底層,便就是他們了。
不過,這個世界的最高層,那些修道之士中,彼此之間同樣有著極大的差別,修行極深者,壽可千年,仍童顏不老;舉手投足之間可開山裂石,逆水斷流,而其間修為淺薄者者中,也是有不少是壽同凡俗,力與常人無異。
而修道者之間,不僅內家修行實力可有淵之別,其中外家法道門類也是變化萬千。總的來,分體術,器術,符術,陣術,幻術五門,每一類又分數類,便以其中的器術為例來。
器術下分支極多,但最為成熟的,便是劍術,刀術,箭術,槍術,棍術之流,即是*動器物禦敵或進擊。
再就其中劍術來,劍術分劍道,劍法與劍意。
劍法,便是持劍時攻守之時的動作變換,起手式,折手式,反手式等等劍招之破敵;劍道,則是*動劍之時,將修行得來的靈氣注入或覆蓋,或化形附於劍上以增其勢,或內藏其中以增其力,或凝為虛型成氣劍以增其利,屬修為比拚之流;而劍意,則要再深一層,於將刺未刺將斬未斬之際,將發未發將變未變之時,依此惑敵,以此攝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