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見吳老(1 / 2)

() 一分錢難倒英雄,何況是五千萬。事在人為,努力才有希望。等、靠、要將一事無成。

關鍵是這個項目太有誘惑力了,隻要隧道一打通,不但兩省首府間的距離將縮短00公裏,其效益不可估量。而且也使北山鄉從一個閉塞的鄉鎮,變成省際公路間的一個中間站,其產生的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這麼好的方案為什麼不去爭取?主動爭取是成功的敲門磚,被動等待是失去機會的必然。對!行動起來才有希望的把握。這個方案既利於兩省間的經濟聯動,又利於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還福祉於老百姓,一舉三得,我王波既然碰到了,就應該盡力去辦。想到這裏,他氣勢大漲,對馬林道:“不管了,有錢要上,沒錢創造條件也要上。”

馬林一直來以王波馬首是瞻,見他如此堅決,就道:“那好,我們就搞一個具體方案,爭取先得到縣裏的通過,然後再跑專署和省交通廳,有多少算多少吧。”

於是,兩人就在辦公室裏討論起這個被他們命名為“兩省通途”的方案來,當他們一一敲定後,自己也大吃一驚,全部方案完成,竟需資金一個多億。單是從北山到慶縣的公路路麵加寬,鋪瀝青,也需五千多萬。

王波想了想後道:“一個億的數字,可能嚇到很多領導,這個方案就可能通不過,不如這樣,我們把這個方案分成三部分來搞,第一部分,就是先拓寬路麵,這個我想不需要很多錢,動員沿途百姓出白工,zhèng fǔ供應午餐,想必二個月就可以完成,何況這裏到處都是山,石塊什麼的材料不成問題。”

馬林笑了:“這倒是個好辦法,公路一拓寬,對銅礦也是一件好事。現在這條路,坑坑窪窪地不好走,有些路段兩車交彙也困難。這樣吧,隻要公路一開工,後勤方麵的錢由礦上負責,也不到一百萬吧。”

王波點點頭:“這第二部分就是打通隧道了。前期的勘察費用是不是由你聯係省測繪局支持一下,我想,你是他們的下派幹部,這個忙應該會幫的。”

馬林想了一下:“如果按正常收費,這個勘察設計費沒有500萬是下不來的,但前期的測繪,我可以負責,去專署測繪隊借幾台儀器不成問題,搞一個控製網對我來是兒科。至於隧道設計,我在省交通設計院有同學,讓他們幫幫忙,應該問題不大。”

“你看,這樣就500萬省下來了,至於打隧道,這是一個技術活,沒有專業隊伍是不行的。不如這樣,我們來個公開招標,條件是先預付0%的工程款,其餘的作為隧道公司的股份投入,參加以後公路收費的分紅。我想,隻要有眼光的公司肯定願意怎麼幹。”其實王波已經想好了,讓梅他們建築公司,另外去申請一個隧道公司,掛靠在一個較有名氣的隧道公司名下,技術人員有他們出。反正那些公司都是國有的,大多人浮於事,推幾個人出來也是願意的。

馬林被這個大膽的想法驚呆了。1981年,改革開放之初,不要公路收費,還引人私有經濟的股份製,簡直就是異想開了。

當然,對於這個建議也是得益於那次香港之行的考察。當時,接待他們的董晨曦姑姑的那個公司,就是一家股份製企業。他詳細了解了這家公司構成和運行機製,從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想在這個項目上試點一下。

至於專署和省裏同不同意他這樣搞,他想利用一下三老的關係,相信以三老的眼光是會支持的,或許能成功。

馬林當然不明白他這種想法了,但是他對王波已經崇拜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想你既然這樣得出來,也一定能做得到。便道:“你的第三步吧。”

王波狡黠地一笑:“其實這第三步也很簡單,等隧道一打通,路麵也拓寬了,大量車子就會湧入這條公路,到時我們不出麵,省裏也受不了臨省的輿論壓力,不得不出資鋪路麵瀝青的,何況,也隻有區區一千多萬而已。”

馬林由衷地佩服了:“這樣一算下來,這一個多億的投資,就變成了一個不到一千五百萬的投資了?這個,或許爭取一下,我們還是有能力的。礦上現在賬麵上倒是有500多萬,可以暫時借給鄉zhèng fǔ,再加上那筆販毒的錢,倒有千把萬了。”

王波卻不想動這筆錢:“我們這筆錢,還有待於企業的更進一步的發展,現在動他還有點可惜。我的想法是由北山銅礦出麵,成立一家北山隧道公司,然後向社會募股,讓出40%的股份,籌措這1500萬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