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大嶴村(九)1(1 / 2)

() 晚上,陳家祠堂前,原本放電影的廣場,如今變成了悼念老村長的靈堂。

“駕鶴仙去老村長英靈長存,繼承遺誌大嶴村繼往開來”白底黑字掛左右兩側。橫匾:“常回家看看”。

村民們自覺地站在廣場上,三個人一組等待瞻仰老村長的遺容。

幾個老姐妹,扶著老村長的婆娘嚎啕大哭,廣場上一片唏噓。

麗老師披麻戴孝地站在靈前,答謝著各方吊唁者。老村長的唯一的兒子在那次自衛反擊戰中為國捐軀。作為徒弟,麗理所當然地成了唯一的孝女了。

沒有鮮花,也沒有花圈,農村不興這些。

左右兩根長長的繩子上掛滿了一床床的被麵,記錄著老村長身前,為村民服務的點點滴滴。

王波話了:“鄉親們,我今很悲痛。我們共同失去了一位好同誌,好黨員。他不僅僅是大家的村長,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的一身是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的一身;是為鄉親們忘我服務的一身,是為大嶴村的發展而殫思竭慮的一身。

“我昨才來大嶴村,老村長和我談的就是兩件事。第一就是公路,我們以往從前麵下去,要翻過兩個山嶺,才能到達公路,起碼得走二個多時;第二,村裏老百姓都很窮,村裏的集體經濟也很窮,甚至還拿不出500元錢,所以有些項目隻能眼睜睜地讓其跑掉。

“老村長雖然人走了,但是,他把我們村裏的發展思路留下來了,也和我,和你們尊敬的麗老師講了。我認為這個方案很好,也很符合我們大嶴村的實際。我代表北山鄉黨委和zhèng fǔ,對這個發展方案表示大力的支持。

“到這裏大家可能會問,到底是什麼方案?這第一當然是公路了。從北山開條公路進來,沒有五千萬根本下不來,鄉裏沒有錢,縣裏也沒有錢。但是,我們村裏的後山懸崖下麵卻有一條公路和一條水路。如今,這懸崖下麵的勞改農場,已經建了三條牽引索道。鄉zhèng fǔ將再籌集一部分資金為我們大嶴村建起兩條專用索道。陳大狗同誌將它形象地比喻為電梯,以後,我們大嶴村的老百姓也和城裏人一樣,出門坐電梯了。”

掌聲,久久的掌聲!

王波將手向下壓了壓,繼續道:“這第二件事,老村長也和我商量了,由北山銅礦捐助大嶴村貳萬元,條件是,礦上的二千多名職工的夥食以後由我們大嶴村村民平價供應,也就是市場價的八折左右吧,大家願不願意和礦上做這筆生意啊?”

“願意。”村民們大聲叫道。

這筆帳村民們都會算,從山上將自己種的蔬菜挑下去,來回五個多時不算,買給販,最多也就七折。

王波擺了擺手,繼續道:“老村長生前非常掛念村裏的孩子們,因此他提議在這貳萬元錢中,先買一台拖拉機,每在懸崖下接送孩子們上學下學。平時,還可以把我們的蔬菜瓜果運到礦上。

“老村長告訴我,我們村裏還有一樣好東西,大家因為習以為常了,所以也就不重視了。那就是我們村裏的番薯粉絲,過去的貢品,就這樣讓我們白白地浪費了這樣的好名聲,這可是對不起我們的祖宗啊。老村長希望剩下的錢,在村裏建一個粉絲加工廠,將我們村裏的番薯粉絲推出山去,推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大家有沒有這個信心啊?”

老百姓都沸騰了,狂風暴雨班的掌聲又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