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早晨起來,王波不得不在魯老頭的院子裏脫光了衣服,用井水洗了個澡,還將脫下來的衣服使勁地抖落了幾下後,才無可奈何地穿在身上。
昨晚的黨委會很晚才結束,當然是全體通過了王波的兩省通途的方案。黨委委員們由於很激動,甚至開始議論起兩省通途後的美妙前景,直到淩晨,才在哈欠聲中不得不結束。
回是回不去了,王波才在魯老頭家睡了一晚上。不想,這一夜起睡的很不踏實。一開始,那報紙糊起來的頂棚,老鼠不斷地亂竄,後來,又遭到了臭蟲和跳蚤的不斷襲擊。
本來王波也是從山區出來的,對這些臭蟲跳蚤之類的東西應該司空見慣。可四年的大學生涯,使他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連老家他住的房間,都被他改造的煥然一新,再也見不到那種玩意兒了。
可魯老頭家畢竟不是他的家,盡管那棉被是新的,但那床鋪畢竟是舊的,有幾隻臭蟲和跳蚤也在所難免。可偏偏王波已經不習慣了這種東西的襲擊,一晚上還是不堪忍受。
王波站在魯老頭的院子裏,看著那漸漸發白的空,想自己是不是有點忘本了,與山區農民的本sè有了一定的差距?抑或是思想有點變修了?
不過這些農民的陋習似乎與思想境界不搭界吧?關鍵還是山區農民的生活太艱苦了,如果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誰還有意讓這些東西與他們一起為伍?誰不希望有一個潔淨的空間?
王波想到這裏,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農民實在太窮了,讓他們富起來,確實是任重道遠啊。
不過,這次來高山村確實收獲很大,不但解決了那不切實際的萬人造田運動,保住了那一大片活了幾百年的段樹林,而且還為高山村找到了兩個脫貧致富的門道。最主要的是統一了黨委班子的思想,為下一步開展兩省通途的計劃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何況自己也有不的收獲,意外地發現了紫血藤,對自己配製那驚世的美容產品有了更大的信心。
他很期望這個意外的發現,或許會給自己帶了意向不到的收獲,最起碼自己身旁的幾個女士會驚喜連連吧?
正在那裏胡思亂想時,魯老頭的聲音卻打斷了他的思路:“王書記,你比我這老頭子還起的早啊!”
王波向他點點頭,笑嘻嘻地道:“魯老早啊!鄉裏還有工作,我想早點回去呀。”
魯老頭卻怯生生地問道:“那椴樹蜜和香菇,在昨晚的黨委會上是不是統一了思想?不會再變卦吧?”
官場上的朝令夕改,在那個時候是司空見慣的,所以才有不久的將來偉人的那句“一萬年不變”的至理名言。魯老頭吃過苦頭,怕,而且很怕當官的朝令夕改,所以,一聽王波要走,就很不放心地問道。
“放心吧,黨委已經否決了萬人造田運動,對高山村發展椴樹蜜和香菇兩大產業給予積極的支持。這樣吧,我寫個條子,你派幾個人去大嶴村找麗村長,她會幫你們培訓香菇種植技術的。”王波著,就掏出了鋼筆,從包裏拿出筆記本寫了起來。
這時,魯老大也已經來到了旁邊,見王波的條子上寫著請大嶴村預支他們一萬元時,竟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這,這,王書記,大嶴村真的會預支高山村一萬元?”
魯老頭一聽也有點不相信了。要大嶴村肯免費為他們培訓種植香菇的技術人員,或許看王書記的麵子有可能,但肯預支一萬元,不要大嶴村也沒有這樣的實力,如果有,一萬元也畢竟不是一筆數目,預支給全鄉最落後的高山村,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啊。
王波對此當然有把握了,大嶴村已經與北山銅礦建立了食堂的供需合同,這一個月下來應該收獲頗豐。而且,當初給大嶴村發展香菇的啟動資金,也不止一萬元,第一批香菇應該已經銷出去了吧,現在似乎可以回報同樣落後的高山出,何況還是預支的,相信麗村長是會顧全大局的。
王波信心十足地把條子從筆記本上撕下來,遞給魯老大道:“吃過早飯,就派四個人去大嶴村學習吧,那一萬塊錢就作為你們發展香菇產業的啟動資金吧,相信麗村長會支持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