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會兒,玉忘蘇也就離開了。
村裏人都幫忙,李四叔的喪禮辦的也體麵。找了好日子下葬,這個事情也就算了了。
日子平靜,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始終還要繼續。
倒是阿芹又到徐邈那裏去吵鬧了幾次,每次她一走,楊武又帶著李信上門去道歉,倒是鬧的徐邈頭疼。
博聞都在家裏說了好幾次,說阿芹越發的不可理喻了。
“聽說阿芹姐和姐夫在家裏總吵架。”博聞又說道。玉忘蘇卻隻在心裏歎了一句“果然”。
看來阿祥嫂的擔憂不無道理,沒了李四叔在,兩人的婚姻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
“不管他們的事了,自家的事隻有自家能弄清楚。清官還難斷家務事呢!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對了,你和水生到底是在鬼鬼祟祟的做些什麼?
“我看著你們的動靜似乎不小啊!”雖有些好奇,不過玉忘蘇卻一直也沒去那處茅屋裏看過。
周博聞卻從隨身的兜裏掏出個物件來,玉忘蘇拿了一看,卻是朵黑木耳。
“你們就是在弄這個?”
“嗯。我在文淵書肆裏找到了一本雜書,上麵有寫木耳也是能種的。我當時覺得奇怪,這又不是莊稼,怎麼能種。
“後來水生也看了,說是也許能行。我們就試一試,最開始找回來的木耳確實長大了些。”博聞看著木耳,很有些自豪。
玉忘蘇卻是感慨這個時代就已經有這種技術了,竟然還寫進了書裏。她當然知道一些菌子是可以種植的,前世市麵上的木耳和銀耳,幾乎都是種植的。
所以對於這種在這個時代還有些荒謬的想法,在她看來卻是可行的。
“我看倒是可行,你們若是喜歡便去折騰吧!若是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和我說。”玉忘蘇揉揉博聞的頭。“難得去一趟文淵書肆,怎麼你還有空閑看雜書?”
“其實很多雜書都是有用的,隻是不被重視。我隻是想看看種植糧食這樣的書有沒有。”
“這樣的書,應該很少有人去看的。”玉忘蘇感慨著。時代不同,這個時代的人讀書,大多還是為了走科舉之路。
自然考科舉用不上的書便成了雜書。其實那些雜書未必無用,甚至可能有很多人們實踐的成果。
像是種植類的書籍,讀書人看了也沒用。不過這樣的書也不會多,真正有技術的人可能不識字,縱然識字,怕也很難把自己的技術歸納總結,寫成書。
而真正的讀書人卻大多不關心這些,也不會。
“是啊!我看都蒙塵了,尋常必然都無人去看的。可是我覺得不少書都很有意思啊!”
“人與人的想法不同。你覺得好的,旁人未必也這樣覺得。你們既然有興趣,便用心做吧!我還等著看你們種出好多木耳來呢!若是能成,別的菌子也可以試試。”
“別的菌子也可以嗎?”博聞有些懷疑。
“我隨口說的,隻是想著若是木耳能種,旁的也許也可以啊!”玉忘蘇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