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伯雷原本是前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部下的一名副將。當年,吳三桂“怒發衝冠為紅顏”,為了自己的私利,擅自開關獻出“山海關”引清兵入關,從而使前明國破家亡,華夏貴胄失據大為不滿,於是,他帶領自己一批有同樣想法的部屬,逃離了吳三桂的大軍,上了王屋山,便創立了王屋派。王屋派不是什麼真正的江湖門派,更像是一支潛伏的軍隊。因此,隻要控製住掌門人,就能夠十分輕鬆地控製住整個門派。
司徒伯雷離家已經二三十年,他原本出身於一個大家族。司徒家族分支眾多,其中他祖父“親堂”一支便有五條分支。當年,他離家從軍時,倒是模糊間記得自己的一個堂叔家有個稚子,名喚司徒仲霆。於是,他親自召見了這司徒仲霆。經過他仔細盤問,這司徒仲霆所述跟自己家族的情況沒有出入,而且知道他自己的身體特征,包括他股間又一處形如五朵紅梅的“胎記”都知曉,因此再無疑心,便將收留在王屋山上。不過,吳三桂對司徒伯雷有過救命之恩、知遇之義,因此,王屋派反清複明,但是從不在吳三桂的事上有過任何隻言片語,對延平郡王府的建議他沒有接受。
曾柔在第一眼看到這位新師叔,便覺得他給自己的感覺不舒服,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
聽到曾柔這麼,韋仁冷笑著插了一句話:“你這位師叔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麵前,而且每次和你話,總有些陰陽怪氣的味道,而且最可惡的就是他看你的眼神。”
公,你怎麼這麼清楚。我剛才回想了一下,果然如此!”曾柔眼中一亮,用崇拜的眼神望著韋仁道。
韋仁挺起胸膛,正色道:“那是當然的!柔兒,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你家相公的本事可是非同一般啊!好了!咱們不那個混蛋,接著往下。”
那司徒仲霆上山後,軟磨硬泡的要求司徒伯雷將自己和所帶之人安排在司徒伯雷的住處附近,假言自己從和兄長相聚過短,如今重逢想多和兄長親近。司徒伯雷族人雖多,但是在戰亂後,他曾經派人回到故鄉打探,家中隻剩下殘垣斷壁,一片瓦礫,族人已經不見蹤影。因此,對於堂弟的請求不疑有他,欣然答應了。
曾柔心性溫柔,性格真,但是她也是一個聰慧之人。她見司徒仲霆總是在各師叔、師兄弟屋中鬼鬼祟祟、穿進穿出的,不由得心疑。後來,她偷偷找到那些師兄弟,悄悄打聽其中的細節,發現其中的問題。他作為台灣延平郡王府的使者,是以聯絡王屋派共同誅殺漢奸吳三桂為名。可是他在師兄弟麵前,根本未有提出要對付吳三桂,多講的是反清,但是又不提複明之事,隱約間夾雜著為吳三桂項的意識在內,但是,都被師兄弟們拒絕了。這讓曾柔心中警覺,更加隱秘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就在前兩,司徒伯雷突然病倒了,並傳出指令,竟然讓司徒仲霆主持王屋派的事務,頓時讓王屋派上下一陣大嘩。前麵曾經過,與其王屋派是一個門派,還不如是更像一支軍隊。這掌門手令便如同軍令,是絕不能違背的。
司徒仲霆接掌臨時掌門之位後,便發布了第一條指令,就是王屋派上下人等,除了下山采購的人外,其他人一律不許下山一步,違者處死。
曾柔作為司徒伯雷的義女,在王屋山深得上下寵愛。她知道此事蹊蹺,便以探望義父病情為名,想去探問究竟,但是被守衛在司徒伯雷房外的人擋住。當她找到大師兄司徒鶴房前時,發現那裏也被司徒仲霆的人把守著。
第二,司徒仲霆又從山下領上來四五十人,這使他在王屋山上的勢力增強。曾柔心中更加焦急。
今是王屋派日常采辦的日子,而采辦之事一直來都是由曾柔負責的。可能是司徒仲霆覺得曾柔年少單純,或許是在他眼裏曾柔根本不算個人物,頂多就是個貌美如花的姑娘而已,因此他竟然沒有派人跟著,同意她獨自下山采辦。
確實如司徒仲霆所料,曾柔當時心中是滿心憂鬱,但是束手無策。她在濟源的大街巷盲目的瞎逛著,十分的茫然。
直到大街上突然出現一陣騷動,她不知道此刻命運之神已經要垂臨到自己的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