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早餐後,子爵府總管急匆匆的走進大廳,稟報道:“啟稟爵爺:皇上傳召,要你馬上進宮。”
韋仁追出去,笑道:“你不知道,我可知道。”忽見一名親兵匆匆進來,道:“啟稟都統:皇上傳召,要你快去。”
韋仁入宮進上房見駕。
康熙道:“寶,太醫回報吳應熊那子已經痊愈,他和建寧的婚事必須馬上要辦,我已經下旨將婚禮定在三日之後。剛才你來之前,建寧跑到我這大鬧了一場,你是賜婚欽差,幫我去勸勸建寧,那丫頭是很聽你的話。”
“皇上,這事恐怕不妥!”韋仁一聽,臉上立刻露出苦瓜般的神情。
“沒有商量的餘地。”康熙冷著臉道。
“奴才遵旨!”見康熙發怒,韋仁隻好澀聲答應道。
“另外,還有一件事,你上次奏對的關於建立一支夷人雇傭兵的事,康親王傑、大學生索額圖、兵部尚明珠等大臣已經商議過了認為可行,但是因無先例可循,加之祖宗定製以騎射為製,因而這事不可大舉而行,而且在未行前,不能明顯。思前想後,覺得你對西洋外夷之事較其他朝臣知曉甚多,而且又極力主張此事,所以我決定讓你暗中主持此事。待過段時日後,你先去福建廈門等地與西洋人接觸一下,看此事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由你操辦此事。其次,你還要物色那紅夷大炮的事情。到時我會給你便宜行事的權力。”
韋仁一聽心中暗喜,他一直要加大“仁威堂”對西方先進技術引進、運用及吸收的力度,但是由於自己一直是暗中行事,不敢大張旗鼓。如今康熙給了自己一把尚方寶劍,正好圓了自己的心意。
“皇上,奴才想如果外夷火器真能為我大清所用的話,奴才請求皇上能給奴才一個計劃,去討伐那些羅刹鬼,為皇上掃除北部之患,為皇上解憂。”韋仁道。
康熙一聽心中高興,他走下禦桌,如以往一樣摟住韋仁的肩膀道:“還是你子赤字忠心,一切行事都為我著想,不像那些老家夥和利欲熏心的人。放心,現在你要抓緊提高本領,等有機會我一定會讓你領軍去殺那些羅刹鬼的。”
韋仁離開禦房,便趕到“儲秀宮”去會建寧公主。這其中自然是花費了他許多的“三寸不爛之舌”吐出的口水,在他有哄有騙,還有威逼的強大攻勢下,建寧公主最終還是敗在他手。
吳應熊已經在接到禮部以太後之名的頒旨賜婚,且命按照日期進行納彩。這對於他身受嚴重創傷後,心中早已經麻木。他知道他父王吳三桂現在鎮守西南,擁兵自重,心生異心,遲早必反。如今當今皇上下旨,由太後指婚,招他為額駙。如果當初是在雲南完婚,他還樂於作這個額駙,誰知這建寧公主竟然利用自己救駕的名義,狠毒將自己要害處重傷,以致婚禮一拖再拖,這才為皇上下旨逼迫自己上京完婚,表麵上,卻是在向下人表白,朝廷視滿漢為一家,把他當成了一座靶子,一麵錦旗,彰顯朝廷的仁政——總而言之,他不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的完整的人,他隻是一個人質!一麵招牌!
人何患活著?吳應熊二十四五歲年紀,從出身將門王府,心智不低,相貌甚是英俊,步履矯健,很是將門之子的風範。他年紀輕輕,如何願意早死。加之,他知道吳三桂造反之日,必是自己身死之時,如今西南那邊早已是謀劃已久,隻是準備未妥罷了。自己必須要為自己今後逃亡做好準備,因此,他知道建寧公主與韋仁之間的曖昧關係,他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不知,甘願當這隻“綠頭”烏龜。這裏邊的苦澀隻有他自己明白,這裏邊需要的堅忍隻有他自己懂得。
當日,他穿著蟒袍補服,由讚事大臣引著在乾清門下跪領聖旨,授爵三等精奇尼哈番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到了正日子,按禮他一大早去午門,按照滿洲人的規矩向皇家奉進了“九九大禮”----即每樣禮品數都必須含九或九的倍數,包括駿馬馬十八匹,鞍轡具、胄甲各十八具,羊八十一隻,酒席九十桌
十九日,宰九十九畜,備筵席九十桌,酒九十壇。
開宴前,安親王嶽樂,引額駙吳應熊赴皇太後宮門內肅立,並行三跪九叩禮。愛新覺羅?嶽樂係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愛新覺羅?阿巴泰第二子。初封鎮國公。順治三年從肅親王豪格入四川,積軍功封貝勒,改號安郡王。他率軍駐歸化城防外蒙古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促使兩汗入貢,凱旋收兵,進封安親王。嶽樂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蕩平“三藩”的戰爭中立有大功。康熙十二年,“三藩”作亂,叛軍連續攻入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三藩之亂爆發初,局勢惡化,嶽樂於康熙十三年掛定遠平寇大將軍印,率軍收複江西,進入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