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國家經製軍隊隻有八旗和綠營。八旗軍兵員極其有限,主力駐守京師師八旗”,其他分別駐防畿輔、東三省、新疆、藩部和各直省防八旗”。另一支國家經製軍綠營軍,從製度上存在著嚴重的弊病。平時,綠營軍實行汛弁駐防製,其兵力極度分散。綠營軍軍政不分、差操不分,兼之兵餉微薄不足以贍家,有的甚至兼做買賣,從而養成了綠營兵將鑽營猾巧、慵懶渙散、謀利斂財、漫無紀律、貪生怕死的積習。綠營軍由成,兵有兵籍,隸屬兵部,世業承襲。是綠營為充實軍力,從民籍中臨時雇募而來。糧餉雖不如兵,但同兵一樣由官方糧台供應。為綠營兵的附庸,無獨立編製,唯從綠營將弁指揮。這些是從基層社會臨時雇募,但由於他們或本即無業遊民或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離開故土,隨綠營軍征調各處出戰,除訓練、紀律更不如兵外,已同兵沒有兩樣糧較兵餉更為微薄,使得往是擾民、兵變的主力。
韋仁知道此次康熙命自己北上東北邊界的目的,是朝廷目前內政不足,難以兩麵出擊,隻能是攘外必先安內,暫且集中全部力量對付國內的“三藩”,因此,韋仁隻能以私人的衛隊及雇傭兵的形式完成自己的任務。
在招募及訓練“外籍兵團”的方式上,韋仁將前世軍隊訓練模式加以改革,並全力執行,以訓練一支準先進的正規熱兵器軍隊。而對華人軍隊他借鑒了前世曾國藩的團練武裝----聞名一時的湘軍----組建模式。據前史記載,團練武裝,可分為團勇與練勇。團勇是業餘武裝,類於保甲,各家出壯丁,守望相助,有警守卡,戰時助陣。練勇是專業武裝,類於綠營之勇,是由基層社會組織招募“四方精銳”組成,或二百,或三四百,於城內設一總局,公擇紳士主之,日事訓練,有警調發,守卡打仗。按照團練自保的組織原則,團勇來源於保甲:“團總責之甲長,甲長責之牌長”,牌長責每戶二丁抽一,“如一戶二人,責其身體壯大、心性誠實者一人為壯丁”,不得以無用之人充數,亦不得雇用遊手無賴之人頂替。練勇,則反複強調須杜絕市井無賴之徒濫入,或從團勇練出,或從本地有家有業之民中招募。同時規定,禁止各級官員擅自征調。而戰亂中,基層社會組織諸多紳士奉上層政權各級官員的號召,自備資斧,率練勇出戰,加入了綠營軍征戰的行列。另一方麵,各級軍政官員則變原來的募募“練勇”。也就是,由地方軍政官員統一指揮、與綠營兵勇共同作戰的還有基層社會由紳士統率的專業武裝——練勇。練勇的背後,是團勇、團練。練勇的一部分納入綠營,則改變了綠營原有成分。
韋仁練勇與曾國藩的不同之處在於經費。前世由於朝廷財政窘迫,在絕大多數時候,朝廷要求練勇自行解決經費,也就是由基層社會組織捐輸解決。如此,各級軍政官員將練勇直接招募入營的做法一直受到限製,而更多地采取調集各地練勇、配合作戰或聯合作戰的辦法。而韋仁是奉旨名為練勇,其實暗中是為朝廷練兵,他練勇經費實際上由朝廷買單的。
韋仁將自己的“勇營”命名為“火槍營”,主要也是要訓練一支以熱兵器為主的當代先進陸軍。“火槍營”的訓練他采取與“外籍兵團”近似的訓練模式,隻是在時間要求上長些,因為“外籍兵團”的士兵對於火器的了解多於華人士兵多多,華人士兵因此需要理解的時間要長些。
韋仁在“火槍營”的剛組建是便做到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所有士兵由他的手下以他韋仁的名義進行公開招募。二是“火槍營”的軍官初他兼任的司令官外,其下隊官班長由士兵挑選,排長由班長挑選,隊官由排長挑選,營官由隊官挑選,如此一營士兵便能上下貫通一體,患難相助。三是對士兵的訓練上按照“十二條軍規”的要求嚴格執行,重點強化士兵的服從意識、紀律意識、團隊意識、規範意識、執行意識、榮譽意識,建立職業軍隊模式。四是組建建立軍官選拔、培訓及晉升機製,作為軍隊除了用餉銀作為士兵作戰的基礎動力外,除了在戰時因功晉升外,除了按照入伍年限晉升外,軍官的選拔、培訓及晉升在精神層麵是凝聚軍隊,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槍營”建立了選拔“優秀士兵”進入“教導隊”培訓,合格後作為下級軍官晉升使用。等軍隊規模擴張後,還要成立專門的軍事學校培訓各級軍官。五是“火槍營”的餉銀都是由韋仁自籌,因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火槍營”隻知道司令官韋仁,而不知道朝廷、皇上,這就決定了“火槍營”成為韋仁的私軍,營中的軍官、士兵隻認韋仁的手令,其他任何人根本征用不動“火槍營”的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