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國孝成王金承慶派使節到敖東城,祝賀文王大欽茂被大唐皇帝冊封為渤海國王。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外交行動,表明了新羅國王金承慶強烈的和平願望。文王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和平信號。渤海國的南征,是武王生前布署的,文王繼位之後,曾經下過停戰的命令,可是張文休為了表明對王室的絕對忠誠,堅持開戰,文王才不得不全力支持。現在皇帝有詔希望停戰,欽差有話希望停戰,敵方來使暗示求和,和平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文王決心要抓住新羅國發出的和平信號,結束這場不合時宜的戰爭。可是,當文王讓大臣們發表意見時,卻出現了烏知古的不配合,和大元義對大內相的惡意攻擊。文王王對朝會上出現的意外很不高興。烏知古和大元義也後悔自已的失態。退朝後,烏知古和大元義不約而同地追到上書房請求召見。文王此時不想再聽他們爭論,就讓內侍傳話出去,他要請欽差洪以文來商議大計,請大內相和大元義回避。二人隻好退出。
文王並沒有請洪以文來談話,而是要靜下心來獨自思考。他覺得今在朝會上議論南征是個失誤。這件事首先應該聽一聽南征大元帥張文休的意見。文王在案前坐下來,要給張文休寫一封密信。
這時內侍進來稟報:張文休從前線發來戰報。
文王道:快呈上來。
大元帥張文休每隔十向文王送出一份戰報。現在送來的是第十份。前麵的九份戰報是一連串的勝利消息。張文休統率的渤海大軍攻破新羅國長城,不斷向南推進。雖然遭到新羅軍的頑強抵抗,渤海軍的進展不是很順利,但總的趨勢是不斷前進。文王很興奮,百官一片歡呼,整個渤海國都在狂熱地期盼著新羅國的滅亡。雖然勝利帶給百姓的隻是成百上千子弟兵的犧牲,不會給飯碗裏添一粒米一丁肉,可是人們還是要狂熱。這就是戰爭的魔力,它會讓男人野脹殺氣騰騰視死如歸把血肉拋向異國他鄉,它會使女人義無反顧癡如狂把丈夫和兒子送上戰場。黃炎大戰是這樣,商周大戰是這樣爭霸是這樣,秦戰六國是這樣,楚漢相爭是這樣,隋唐演義是這樣,匈奴人是這樣,突厥人是這樣,吐蕃人是這樣,新羅人是這樣,渤海人也是這樣。不論正義還是非正義,打起仗來就隻能是這樣。
張文休的第十份戰報,象銀河泛濫池傾泄,給陷入戰爭狂熱的渤海國澆來滔滔冷水。這份戰報送來一個驚人的壞消息:先鋒大將軍大乙夏在兩軍陣前身負重傷,生命垂危。
大乙夏是王室中出類拔萃的戰將,他從十幾歲就跟著伯父大祚榮衝鋒陷陣,一生戰功卓著,威望甚高,是國家的棟梁。現在這位老將軍血灑戰場難保,讓文王大受震撼。
文王捧著這份戰報,心如刀攪。他痛苦地叫了一聲:快召大元義!
大元義是大乙夏的長子,應召來到宮中讀了張文休的戰報,頓時大哭起來。他向文王吼道:怎麼會這樣?張文休為什麼要讓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去衝鋒陷陣?
文王悲哀地勸道:大乙夏王叔是為國效力才遭此不幸。他主動請纓出征,是武王批準他擔任先鋒大將,你不要錯怪了張文休。
大元義恨恨地道:我父親身經百戰,無往不勝,怎麼會被新羅國殘兵敗將所傷,肯定是張文休指揮不當,才會損兵折將。
文王搖頭道:孤王本想讓你去迎接大乙夏叔叔回京養傷,你這樣衝動,如何去得。
大元義道:難道這件事是別人可以代替的嗎?我要立即出發。隻怕遲了會遺憾終生。
文王道:你想去也可以,隻是要依孤王兩個條件,一是不得在前線停留,二是不得對將軍們發表任何意見。
大元義道:我隻管接父親回來,其餘一概不聞不問。
大元義連夜出發,去大同江南岸戰場上迎接受傷的父親。
文王派了個禁衛軍校尉,帶著文王的親筆密信,去向張文休征求戰與和的意見。
張文休的征南大軍經過二十個月苦戰,已經摧毀新羅國北部防線,向南挺進五百餘裏。正當渤海大軍乘勝前進的時候,發生了大乙夏身負重傷的悲劇。張文休對先鋒大將大乙夏的傷情深感不安,在大乙夏身邊度過了三個不眠之夜,親眼看著大乙夏傷勢惡化氣絕身亡。張文休悲痛萬分,派了一隊親兵護送大乙夏屍體返回敖東城。來迎接父親的大元義,在半路上接到了父親的屍體。他原本想要當麵羞辱大元帥張文休發泄怨恨,現在也隻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