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景王大玄錫二十八歲登基,改年號為寬明。這位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新國王,麵對著繁榮盛世,中興國度,百官擁護,人民歡呼,覺得時地利人和樣樣俱備,就雄心勃發,壯誌衝,想要做一個空前絕後的聖主明君,展示出超越前輩的驚人壯舉。
渤海國新王登基,照例派出使臣到長安,向大唐懿宗皇帝上表討封。使臣到了長安,正值懿宗皇帝迎法門寺佛骨舍利子到皇宮供奉。京城變成道場,皇宮變成寺院,滿街是成群結隊的和尚。各部衙門停止辦公,所有的官員都聚集在寺廟中拜佛。渤海國使臣隻好在賓館中等待。
討封不順利並不影響景王大玄錫行使權力。上京朝中百官和地方都督剌史令尹都上表恭賀。景王看過這些堆滿恭維之詞的表章,雖然有九分的歡喜,卻也有一分的不滿意。他不滿意官員們千篇一律的陳詞濫調。這一分的不滿意恰恰反映出他的執政特的特sè統治就從這一分不滿意開始。
這rì早朝,景王大玄錫宣教道:我國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四十縣,組織詳明,官吏齊備,王教普及,政令暢通,渾然一統,蔚為大觀。然而都督剌史令尹等等,起民生狀態,仍以??舊俗舊事為證,好像渤海國立國一百七十餘年毫無進步,豈不是咄咄怪事?孔子“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諸侯之寶有三,土地、人民、政事。”他們得太對了!《尚書》中有《禹貢》篇專論九州製度,《周禮》中有《職方》篇泛九服宏範,都是治國的可是那些書都是注重權對邊遠民眾的統治,忽視了對所擁有土地的控製,以致三代以上,疆域不詳;更缺乏對人民生活的調查和記載,以致見聞閉塞,因循守舊。秦有《呂氏漢有《山海經》,知識豐富,妙趣橫生。孤王聽大唐鹹通年間有個太常寺卿姓段名成式,專愛收集各地的新鮮故事,著成《酉陽雜俎》一書,內容生動活潑,很是好看。不知我朝的文武百官,有沒有願意學一學段成式的?
太常司卿佟吉祥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要和大唐太常寺卿段成式相比較的渤海國官員,就趕緊上前奏道:臣願以大唐太常寺卿為楷模,也要著一部書給人看。
大內相朱承明知道景王的不是太常司,也不是佟吉祥所理解的隨便著一部書給人看,而是要有一部反映渤海國政治經濟麵貌和民俗民風的百科全書,便上前奏道:臣領會基下的意思是要倡揚渤海國新風。這是百官共同的責任。臣為首相,責無旁貸,願發動各級官員收集素材,召集一批文章高手編撰《寬明禦覽》,以效先賢。
景王大玄錫對大內相的主意很欣賞,尤其滿意他想用本朝的寬明年號來做書名,愉快地道:此事就由大內相來牽頭吧!把各地新鮮故事收集起來,編揖成書,今人讀了可以開眼界,後人讀了可以明事理。這件事功在當代,利在萬年。百官應當努力為之。
百官一齊應道:臣等謹遵聖教!
早朝之後,三省六部立即舉行會議,製訂了編輯《寬明禦覽》的方略,向全國發出《紀念開國一百七十周年征文敕》。一時間,收集民間新鮮故事就成了時尚,不僅縣州府各級官員爭先恐後,就連書生學子也都不甘落後;不僅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而且有許多臆想邪也乘機出籠。
在東京龍源府有個船主姓李名英覺,就是當年搭著李海神的船,跟著安王大虔晃遊曆過江淮的那位海商。他向采集新奇故事的官員講訴了自己在登州打工的傳奇經曆,立即引起轟動。大內相朱承明派人把他接到上京,讓他親口向景王來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