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烏鴉看的的確不是河流。河流上有一隻青蛙。站在水波中荷葉上的青蛙迎著水浪堅毅地挺立,這便是“青蛙不畏風雨”典故的由來吧!青蛙雖然不畏風雨,但是似乎很生氣,兩隻伸出頭的眼睛瞪著河流旁的一頭牛。牛一邊吃著河邊的水草一邊抱怨著“沒有雷霆崖上的好吃啊”,河邊水草們聽到牛的話都很傷心。正所謂“無心草,芳思知多少;既憂遲,又恐花落早”,這話是農場所在村莊的村民Z所,語言粗鄙不堪,無法形容草的悲傷之萬一。草既是青青河邊草,常為人所稱道讚頌,現在卻被一頭牛無情啃吃還被抱怨“不好吃”,可以是死得輕如鴻毛,不得其所了。青蛙看著牛這麼吃水草如此生氣的原因呢卻不是這樣子,是另有原因的。青蛙看到牛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憤怒便油然而生了。青蛙於是極盡其咒罵之能事,想要讓牛知道自己正在對他表示應有的憤怒。可惜對於牛來,青蛙實在是太了。所以青蛙的咒罵牛一句也沒有聽見。實際上一直是這樣子,牛也很難去理會的。青蛙氣得本來就很大的眼睛跟肚子都漲得更大了,肺都要炸開了。但那是不可能的。

烏鴉正在看著這樣的事情,那麼烏鴉理應哈哈大笑,大餅也就應該會掉下來。這樣的話就再好也不過了。狐狸跑到烏鴉跟前就是為了這張大餅。烏鴉看樣子也不是非常想要吃的樣子。既然不吃,為什麼還要銜在嘴上呢?銜在嘴上不吃,那餅子就是個圓呼呼的東西,比起烏鴉的眼睛還要沒有用處,烏鴉的眼睛至少還可以到處亂轉。但是如果餅子掉下來,狐狸是不會讓大餅就這麼被大地母親忽悠的。狐狸馬上就會銜著跑掉然後吃掉。大餅被吃了才能證明它是個大餅,不然它就不是個大餅。烏鴉看來對證明大餅是大餅並沒有多大興趣,烏鴉的表情跟眼睛一樣呆滯。

實際上烏鴉看的也不是青蛙。烏鴉的眼珠子轉向更遠一些的遼闊草原。草原有什麼好看的呢?自然是有的,比如可以從“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直領悟到“秦皇漢武略失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代驕成吉思汗隻知彎弓鵰”,類似這樣的東西很多都是能夠從草原上領悟到的。不過烏鴉並不會跳躍維這個主動技能,烏鴉也不會信仰之躍,烏鴉隻會飛,還有嘎嘎叫,還有眼珠子亂轉,還有銜大餅,

實際上烏鴉看的的確不是草原。草原上有一群羊,不是普通的羊而是美利奴綿羊這樣。美利奴綿羊的毛是很值錢的。所有的美利奴綿羊都穿著這樣子值錢的外裝,所以他們是很自豪的。這一群穿著美利奴值錢的羊毛的生物中間有一個不和諧因子。這個不和諧因子是一匹狼。狼剛才把一隻落單的羊吃掉了,然後披上了羊的皮。狼從此以後就有值錢的羊皮大衣穿了,當然現在狼是沒有辦法炫耀的,因為周圍的羊穿的羊毛都跟狼身上的一樣值錢。一頭羊貼在狼的腿邊蹭啊蹭,地叫,原來它把狼認成自己的媽媽了。可憐的家夥,它已經沒有媽媽啦,它又怎麼知道披著它媽媽皮的是一頭凶惡的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