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誌東也到臨市來了。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了解臨市如何處理好食品公司的後遺症。群眾已經上訪到地級市到省了,有可能還要到zhōng yāng國務院,怎麼辦?臨市市委市zhèng fǔ應該拿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老餘、李向東和常務副市長向張誌東彙報他們的解決問題的情況。
常務副市長,他已經把工作重點放在勸解集資的群眾上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群眾太激動,怎麼勸也不聽,甚至於還要毆打勸的幹部。他,其實,到這時候,什麼作用都不大,群眾最講實際,如果有錢,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他心裏是很有氣的,很不想負責這事的。
張誌東:“有錢還要你幹什麼?有錢隨便找一個也能幹成這事。”
他,你這是推卸責任吧?把責任往上推吧?當初,你在幹什麼?一個企業,在自己眼皮底下虧空了五個億,這數目少嗎?這是一年兩年的事嗎,能一點征兆也沒有?能一點問題也沒發現嗎?
他,我不是來追究責任的,這事已經定案了,也就不應該提了,但是,要的話我還是要。你不要覺得委屈,不要覺得這事根本就與自己無關,就算無關,為了臨市的穩定,你也要千萬百計做好工作。
常務副市長耷拉著頭,大氣也不敢出。
李向東,他已經在著手尋找投資商,希望能找到願意收購兼並的企業,前兩還跟兩位企業家談過,當然,這總不是談一次兩次就談得妥的,還要經過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畢竟是五個億的借貸,一時半會還不能有什麼效果。
張誌東口氣緩了一些,:“你要抓緊這個事,不要隻給我口頭上的東西。我要實實在在的東西,要白紙黑字簽定的合同。”
老餘,這是個很麻煩的事,大家都很努力了,但是想要馬上解決,似乎也不現實。他,目前,市委市zhèng fǔ在不斷加大勸群眾的力度,有必要的話,會從市財政擠出一些經費,按一定的比例退還給群眾,解解燃眉之急。
這麼的時候,他看了看李向東。李向東便知道他那話裏的話了,知道他是知道張誌東批撥下來那筆款了。
張誌東笑了笑,:“我也知道你們難,也知道你們有苦難言,這個事我會盡力幫助你們,盡力給一點傾斜政策,但是,問題還是需要你們自己解決。”
他,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不能讓群眾到省裏到zhōng yāng國務院上訪,如果,再發生類似事件,直接責任人先寫好請辭書,你老餘這個書記,你李向東這個市長自己去地級市找書記做深刻檢討。
他,長遠之計,還是要想辦法招商引資,想辦法找到願意收購和兼並食品公司的企業,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老餘心裏想,這話誰不會,但是,五個億呀!五個億的虧空,那個傻瓜蛋會來收購來兼並!
常務副市長苦著臉想,自己是最倒黴的,攤上這個事,想要不寫請辭書也不行了。
三人中,顯得最輕鬆的應該是李向東,這幾乎就不關他的事。他想,張誌東提到他,隻是不想讓其他兩個人覺得他特殊。
他有些感到不安的是,地級市那筆款撥到了,自己還沒向張誌東表示點什麼。他想,張誌東這次來,凶巴巴的了一大通話,不會是向他李向東暗示那個事吧?
因此,李向東隻得,地級市支持臨市的那筆應急款還沒動呢。還在市財政的帳上呢,現在正在考慮如何把它用在刀刃上。
張誌東:“這個我不管,你們要怎麼用就怎麼用,我隻要結果,隻要你們把這件事處理得風平浪靜。”
老餘:“我們一定盡力,一定盡力。”
張誌東:“不是盡力,是一定要做好。”
張誌東不僅聽彙報,還到食品公司走了一趟。
他問:“這食品公司是個什麼企業?”
老餘看看常務副市長,常務副市長“伊伊呀呀”好一陣,卻答不到點子上。
李向東,顧名思義,食品公司,就是負責食品經營的企業,在文革前,重點負責市鎮的食品供給,所以,在全市各地都有它的供給網點。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按市場經濟辦事後,什麼都放開了,這食品公司就不僅做食品生意,也做別的生意,不僅限於在本市各地經營,也到外地去尋找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