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代差(1 / 2)

() 【50】代差

話一圈又繞了回來,還是回到叢慶號強在哪裏這個話題吧。

這叢慶號屬於英國“阿瑞圖薩”級輕巡洋艦中的一艘,原本名叫阿羅拉號。裝了四台主機,配上四台鍋爐,每套功率16000馬力,四套共輸出64000馬力,最高航速1節。強引進的這艘旅大型驅逐艦西擰號隻裝了兩台主機,和兩台鍋爐,但是卻能提供高達7000馬力的動力輸出,服役三十年後鍋爐稍稍老化,雖不如剛下水時新艦的最高航速-4節,隻是微微下降,保持在最高航速節,還是比叢慶號的新船還快。

武器上比較,叢慶號裝了馬克1型1550倍口徑雙聯主炮三座,分布為前麵兩個後麵一個,馬克16型1045倍口徑雙聯裝高平兩用副炮塔4座,分布在後煙囪與後桅兩側;西擰號裝了76式1058倍口徑雙聯主炮兩座,都在前部。口徑差的不太多,但是數量上一個擁有14門火炮,一個是4門。

叢慶號上馬克1型的15雙聯主炮每分鍾能發shè8發炮彈,45度仰角時可以打出最大shè程17米,馬克16型10雙聯副炮最大shè速可達每分鍾0發左右,最大shè程19500米,按照發shè炮彈數量來算,叢慶號每分鍾可以發shè08發炮彈。

西擰號上76式10雙管艦炮能夠以每分鍾15發的頻率,輕鬆將炮彈打出公裏的有效shè程,4管炮每分鍾發shè60發炮彈。

從安全ìng上,馬克1和16型艦炮是敞開式的,而76式采用的是封閉式炮塔,在厚厚的炮塔裝甲下炮手安全ìng很高。

表麵看起來似乎一個火力猛,一個炮塔防護好,那要是炮戰,到底哪個占優勢呢?

其實答案是很簡單的,西擰號就是不用導彈,見了叢慶號這樣的二戰時期巡洋艦,也是見一條滅一條,就是遇見皮糙肉厚的超級戰列艦,打不沉也能把他打得甲板起火,渾身是傷。

原因我來解釋一下,其實總的來,原因就是現代戰艦和二戰時期戰艦基本沒有可比ìng,以上的各種對比基本就是個偽證。為什麼這麼呢?

因為二戰時的艦炮靠炮手手動炮擊,所謂火控雷達隻能隻能給一個較為準確的方位參數然後讓炮手自己調整,這個參數也就是大致的方向和大致距離,具體如何打到這個距離,要炮手自己按照shè表計算。二戰最好的戰列艦美國的衣阿華號,才剛剛具有火控係統的概念,有計算機來計算shè擊諸元,用的還是什麼“飛魚”手搖式機械計算機,速度你就別指望了,那年頭雷達采集的數據準確率也不靠譜,海戰有效shè程中開炮(也就是最大shè程的三分之二距離),命中率達到百分之就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至於其他的普通軍艦,哪裏有什麼火控係統這個概念,對於火控雷達基本不感冒,隻要能看到對手,基本就是觀測員和炮長在搞基:“那邊有軍艦!近了,修正;遠了,修正……”,接下來:“雷達發現那軍艦還在!沒沉,沒沉,沒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