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回 年產六萬輛中卡(1 / 3)

;

謝謝用戶054916打賞!謝謝你!

求訂閱!求月票!

年產六萬輛中卡

強盯上解放a141的原因很簡單,這玩意是86年才正式投產的,最高時速可以跑90公裏每時,比新中國第一輛解放——a10的65公裏每時強得多,速度快了不,百公裏油耗卻做到了從9升降到了.5升,載重從4噸上升到了5噸,更重要的是,還能再拖掛上6噸的重載掛車。.

這要是引進成功,新中國的卡車製造水平將一舉跨入八十年代,達到世界七十年代水平!妙的是,這車的電子結構並不複雜,真正的黑科技,全在發動機生產水平乃至整車所有零部件的製造水平全麵提高上麵。

一想到新中國馬路上能夠跑滿完全國產化的解放a141中型卡車,大批高速奔馳的先進卡車載著祖國人民的希望奔向四麵八方,強忍不住就要樂起來。

學工業自動化的曹強每次聽見無知的人中國汽車工業幾十年原地踏步就感到惡心。有人老解放幾十年如一曰,其實完全是扯淡,中間的不斷改進被人視而不見。大眾的一款甲殼蟲汽車還特麼造了四十多年呢!難道大眾該殺?

其實經典就意味著長壽!而有人甲殼蟲中間有過改進,可難道解放沒改進嗎?

曆史上新中國的卡車從模仿蘇聯1947年款嘎斯150起步,1956年誕生了第一輛解放a10。而嘎斯150是模仿並改進了美國國際收割機廠三十年代生產的kr11卡車。

新中國的卡車從此起步,多少年來一直在不斷的改良。

1960年a10b誕生,馬力增加後,車速達到75公裏每時,改進了一係列如變速器滲油等毛病。而甲殼蟲第一次改進後把麵包型車窗改成了橢圓形。

196年a140誕生,馬力再次增加,載重從4噸增加到5噸。隻是一汽為了支援二期建設,無私的把生產線和技術全部給了二汽,從此就有了二汽的東風係列。甲殼蟲這時候把功率從5馬力提高到0馬力。

198年a10誕生,4.5噸的載重量加上80公裏每時的速度,結合5.8升的油耗,這又是一次飛躍。甲殼蟲把功率從0馬力變為44馬力豪華型和4馬力經濟型。

結果在別有用心的人眼裏,咱們就是沒變,而人家是科技飛躍。事實上,以新中國一窮二白的實力,用0年從無到有吃透卡車製造太正常不過了。隻有文科白們才會以為有圖紙和設備就立馬可以造出來。

為什麼圖紙上這要熱處理,而且是這個溫度?

為什麼這個地方尺寸是這樣,而不能大點或點?

為什麼這個零件必須一刀出來中間不能停機?為什麼公差要這樣?

為什麼表麵滲碳的安全係數可以取到這個值?

每一個問題,書本上都是沒有的,有也是大致解釋,這都是幾十年的積累,都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在別人不賣給你的時候,你能做的就是自主研發。

198年後國民經濟開始調整,造車不如買車的言論甚囂塵上。麵對市場上曰本的低油耗卡車,一汽毫不畏縮,於是a141誕生了!

這車可以改四驅越野和六驅越野,加裝防彈鋼板,加裝牽引絞盤,輕鬆拖拽火炮和車輛,完全考慮到了部隊的需求,在國際軍車銷售中也是連續中標。所以,強公司的機械工程師們在反複篩選之後,最終把新中國國產第一車定為a141,當然,他們隻是覺得,這車放在毫無電子工業可言的非洲,完全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