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尚
金華至北郭,深山密林之中的一座寺廟,名曰蘭若寺。
此寺不似常見寺廟,寺裏胭脂女子之氣甚濃,在南院大殿中塑有誌公的像,兩邊牆壁上有精美幻妙的壁畫,裏麵人物栩栩如生。而建造者似乎並不關心其香火旺盛與否,此地遠離市鎮毫無人煙,寺中雖然殿塔壯麗,寺外卻蓬蒿沒人,似絕行蹤,避世隱居。
這一日春風和暢,陽光照在人身上隻覺全身曖洋洋地十分舒服。
金華山下平靜的鄉野上,一個農家外一隻肥碩的母雞正在打盹,頭一點一低的,昏昏欲睡之間,忽然伸過來一隻罪惡的黑手一把將母雞捉住,然後轉身就跑,看身影那賊竟是一個和尚,難不成是個和尚偷雞?
而聽得聲音,那農家內頓時衝出一個農婦來,眼見周圍雞毛,哪裏還不明白自家的雞被人偷去了?當下忽然撕心裂肺的喝道:“老娘不見了一隻母雞,到底那個殺的賊偷去吃了……”
“今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哼哼……”便見那和尚喝著輕快的調抓著雞,便來到山後之中一處寬廣隱秘的地方,這時忽然聽得旁邊水聲潺潺,原來是一條清可見底的深溪,溪旁兩岸遍是垂柳拂水,水中遊魚無數,個個肥美非常。
了禪俗家姓李,年方十五,是蘭若寺智真長老座下的弟子。
智真長老乃是個有修行的高僧,修煉的佛法乃是‘金剛禪’,金剛禪源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中。《金剛經》乃是佛教經典,此經以一實相之理為體,以無住為宗,以斷疑為用,以大乘為教相,玄妙非常。
金剛:指金剛石,喻堅利之意,即以金剛之堅,喻般若體;以金剛之利,喻般若用。曆百劫千生,流轉六道,而覺性不壞。
般若:為梵語,華語當譯為妙智慧。
波羅蜜:為梵語,華語譯為到彼岸。眾生因有我執,故陷於煩惱之苦海。倘能從生死煩惱苦海,渡到不生不滅、清淨安樂之地,即為到彼岸,即脫離了苦海。
經:經字當徑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條路徑。常道也,貫攝也,貫穿所應義,攝持所化眾生。
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者就是,以堅硬的智慧到達彼岸的路徑也。金剛禪就是一門修煉法相金身的功法,非是體修之流。
這了禪他本是穿越之人,在前世地球中的一枚**絲,平生一無所成,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渾渾噩噩虛度光陰,上學,畢業然後找了一份混吃等死的工作,他已經被社會那塊磨刀石磨得已經麻木了,但是結束了他在人海中漂浮的歲月,卻突然之間穿越重生了,或者轉世了。
他所處這個世界經過曆代朝代更替,如今的大齊王朝了,大齊朝與他所處時代的明朝隱隱相似,求仙問道之風極盛,下無戰事基本上的廟宇都是香火旺盛的。
前世種種,已成過眼雲煙,漸漸淡去,模模糊糊,正如佛經中所的那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倒也是樂觀,很快就想開了,既然已經遙不可及,他也不必不執著或留戀。
但是他卻有些事情難以抒懷,倒不是因為他是和尚,而是因為他所在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