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遠處,兩騎快馬飛奔而來,前麵一人,正是外出打探消息的張康,而他後麵,卻是石良玉的十七精騎之一。

\t老遠,二人就下馬,狂奔過來,那名侍衛一下跪倒在地,語無倫次:“娘娘……臣和皇上在亂軍中失散了,臣逃了出來告知娘娘……”

\t“你起來說話。”

\t侍衛跪下不敢起來,還是張康鎮定一點:“娘娘,皇上在襄城開倉賑災後,為了去搶軍糧,在常山陷入重圍,兵敗被俘,臣探得如今已被押解到火城……”

\t石良玉的毀滅是早已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而已。盡管早有心理準備,心口還是劇烈疼痛。

\t藍熙之鎮定自若地站起來,將女兒交到旁邊侍女的手裏,看著張康和侍衛:“我早就準備好了,召集兄弟們,馬上出發。”

\t“是。”

\t院子裏,正在繡花的司徒夫人見藍熙之等人匆忙進來,神色凝重,心裏一驚,看著外出打探消息歸來的張康。

\t藍熙之一手牽著她的一個孩兒,將他們交到她手裏,鎮定道:“嫂子,你辛苦了,在家裏照看著孩子們吧。石良玉出事了,我得趕去看看。”

\t司徒夫人十分驚惶,又不敢多說什麼,隻好道:“你們要小心。”

\t除了兩名侍衛和一幹侍女外,藍熙之坐在馬背上,親自巡視了一遍這支一共有十二人的隊伍,無不是當時石良玉精心挑選的忠誠可靠的勇武戰士。他本來是留來保護她們母子的。

\t健壯的乳母也騎在馬上,她原是石良玉屬下一小卒的遺孀,曾多年在軍中,騎馬射箭,健壯異常。她將藍妹妹抱在懷裏,站在隊伍的中間。

\t司徒夫人驚惶道:“藍妹妹也要帶去?”

\t藍熙之點點頭,淡淡道:“總要讓她父親見她一麵。”

\t司徒夫人拉著兩個孩子退到一邊,眼淚掉了下來。

\t藍熙之巡視一遍,看看再無任何瑕疵,點點頭:“出發吧。”

\t眾人一聲響應,藍熙之一馬當先,衝出山穀,忽見前麵一輛四馬駕駛的馬車趕來,馬車上一人大聲道:“等等。”

\t藍熙之勒馬,正是葛洪。

葛洪一來此山就深深喜歡上了這座山峰,他在另一側起了一座小小的三間道觀,自行修煉。

\t藍熙之看他的馬車是一種異常的結構,心裏一動,這古怪的樣子,正是多年前她曾和他一起研究過的“棗木飛車。”

\t當時快要成功了,她甚至已經想清楚了存在的障礙,並把修改圖紙和詳細的想法都交給了葛洪。此後幾年,事情太多,她慢慢地就忘記了此事,直到今天,一看到這馬車,立刻醒悟過來。

\t“娘娘,貧道和你們一起去吧。”

\t藍熙之知道他本領極大,得此強援,哪裏會推辭,立刻躬身一禮:“多謝道長。”

\t葛洪看看騎在馬上的抱著孩子的乳母:“你們坐到馬車上來吧。我這馬車是很奇特的,可比騎馬舒服多了。”

\t藍熙之大喜:“多謝道長。”

\t乳母立刻抱了小嬰兒坐到了馬車上。

\t十二人帶了三十幾匹馬,每行一程又換一次坐騎,如此連夜飛奔,十天後已經到了江南。

\t藍熙之下馬,抱了女兒,眾人都等在外麵。

\t穿過這片樹葉已經掉光的野李子樹林,再走過青石板的荷塘小徑,藏書樓赫然立在前麵。

\t當初的幾名老仆離開後,石良玉怕荒廢了這棟藏書樓,怕蕭卷的心血毀於一旦,事後藍熙之想起會痛心,就留下了兩名侍衛,重新找了幾個當地的老年人看守藏書樓,負責將書目登記造冊,依舊供附近的平民子弟隨意借閱。

\t藏書樓的大門半掩著,看守的老人坐在裏麵打著瞌睡。

\t藍熙之放輕了腳步,悄然快步走了過去,直接往後麵的山坡而去。

\t蕭瑟的秋風裏,“亡夫蕭卷之墓,未亡人藍熙之”幾個大字,依舊冷冷地佇立在那裏。

\t她抱著女兒跪了下去:“蕭卷,我來看你了,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來看你了。”

\t四周,隻有深秋的風冷冷地刮過,小女兒熟睡在媽媽的懷裏,跟著媽媽一起下跪行禮,也渾然不覺,沒有醒來。

\t藍熙之慢慢起身,又看了看冷冷的墓碑,才抱著女兒,一步一步往山下走去……

\t半個月後,眾人在火城百裏外停下。

\t女兒和乳母已經被安置在一個隱秘而可靠的地方,留下了兩名侍衛照看她們。

\t藍熙之抱起女兒看看,又親親她的小臉,才交給乳母:“你好好帶著她,我會來接你們的。”

\t“夫人請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照看小姐的。”

\t“多謝!”藍熙之一揚鞭,十名精騎跟在她身後飛奔起來,葛洪駕了他的特殊的馬車跟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