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倒是正好,隻是怕耽誤了韓秀才讀書科考的大事。”
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韓秀才懂書愛書,許多事情也有獨特的想法,某些方麵和何不語有些像。
“唉,不怕先生笑話,韓某已經暫時絕了應試的念頭。”
韓玉神情苦澀,明明是一杯好茶,卻喝出了酒的滋味。
“韓某前三次赴楊州參加鄉試,路費都是劉府饋贈的,結果每一次都名落孫山。
如今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兒,方才去那樂器鋪子,原本是想問問店家是否需要采買一些樂器,可是沒能厚起臉皮開口……”
雲蘇看了下韓秀才一身穿著,袍子倒是袍子,就是補丁多了一些,洗的發白了,難怪見他在店中流連忘返,最終卻什麼都沒買,原來是想去攬生意的。
劉府資助韓玉赴考,倒是富人們常做的事情。隻是連著三次折戟鄉試,怕是不好意思再收銀錢,連吃飯的錢都成問題了,還談什麼鄉試。
“如果韓秀才誌在鄉試,隻是缺些盤纏路費的話,蘇某倒是也可以借你一些。”
以大成王朝的現狀來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極難的事情,屢試不第的人比比皆是。
才華,運氣,錢缺一不可。
雲蘇覺得此人是個人才,想用他,但也不想乘人之危。
“多謝先生美意,實在是韓某寫不來那些吹捧文章,與其阿諛奉承矯揉做作,不如不考了,等待日後家境好轉再也不遲。”
一番交談下來,雲蘇才知道這韓秀才有多倒黴。
大成王朝的各州鄉試,兩年一次。
第一次鄉試,變法還沒開始,但朝野已經有了很多爭議,考試題目是和變法有關的,他遵從了本心,支持了變法,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結果主考官是反對變法的。
第一次鄉試,落榜!
第二次鄉試,變法的呼聲越來越高,眼看就要開始了。這一次的考試題目還是和變法有關,而且時任楊州鄉試的主考官也是變法的擁躉,還是非常激進的那一種人。
韓秀才便將上一次的文章,重寫了一遍。
結果倒好,他文章中強調注重民生,建議循序漸進,自下而上,不要過度刺激某些雲蘇眼裏的既得利益者階層。
結果,這個觀點和那位激進派主考官完全相反。
第二次鄉試,又落榜了!
第三次鄉試,是在去年。
韓秀才痛定思痛,拿出了窮經皓首的精神,兩年備考的時間裏除了讀書,都在觀察和反思王相變法的種種利弊,不出意料,這次的鄉試題目雖然遮遮掩掩的,但還是在變法的框架內,於是在前兩次文章的基礎上,他加入了一些針砭王相變法功過的內容。
這一次是兩頭不討好,第三次鄉試不中。
雲蘇覺得非常驚奇的是,這韓秀才的許多觀點居然非常有道理,由於他出身貧寒,非權貴大富之家,更多是從底層老百姓的視角考慮問題,對文教撥款,書籍刊印,農商水利,青苗耕畜,道路交通,城防建設,兵役徭役,苛捐雜稅的思考很深入,提出了很多非常務實的辦法。
從戰略上來看,對一府一縣這樣的基層弊病關注的最多。
和那些動輒就談什麼改革勳製,取消恩蔭,減免下稅負,口號喊得震響的要靠譜得多。
但落榜就是落榜了,自認為還欠下了劉家一個大人情,連心態都考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