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步罡踏鬥(1 / 2)

就在其他五位選手愁眉不展的時候,賽場外的大廳裏也是噓聲一片,好多隨行老師也都皺起了眉頭,甚至有的老師翻開了成語詞典,查詢答案。

薑姍看著賽場內緊張的氣氛,也替還沒有墊底,但是,也處於十分危險的地步,如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會大意失荊。

三十秒的時間過去了,主持人掃視眾位選手,道:“答題時間到,請亮題板!”

這時候六位選手一起舉起了答題板,劉穎寫的“浮屍遍野”,方寶劍寫的“道路屍陳”,郭峰寫的“一地死屍”,趙明寫的“眾屍撲道”,趙淑芬寫了一個“不知道”,隻有王寶寫的“道殣相望”四個字。

看到這個成語的時候,薑姍柳眉微蹙,心道:“這個成語對嗎?道殣相望?貌似跟成語解釋的意思不太一致啊,倒是看劉穎和方寶劍的成語更貼切一些。”

薑姍急忙扭頭望向身旁查找成語的老師那裏,不久之後,那個查找成語的老師,歎了口氣,手重重的拍在了大腿上:“哎,可惜啊,這個成語應該會的。”

薑姍定睛一看,那在成語詞典上折了頁腳的頁麵上,果然有一個“道殣相望”,仔細一看,意思跟主持人解釋的意思完全一致,不禁心中大喜,美眸含笑的望向了大屏幕。

而這時候,主持人在掃視了眾人的答案後。目光鎖定在了寶的答題板上:“正確答案是:道殣相望,恭喜王寶同學,加十分!”

聽到主持人的宣布。薑姍在賽場外開心的攥緊了拳頭,同時,心裏也覺得很神奇,這麼難的成語,即便是場外的老師有的都不知道,寶居然能夠寫對了,當真是不簡單呢。

隨著主持人話音落下。寶的積分從之前的六十分增加到了七十分,追平了趙明,與趙明暫時並列第二名的位置。但是距離第一名劉穎還是差了足足二十分。

“第九題:

該成語的意思是,不用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出自《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麵。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

請答題。”

這道題難度不大,而且,非常簡單,六位選手幾乎瞬間就猜出了這個成語,是不言而喻。

雖然成語簡單,但是,在書寫上還是容易犯錯誤的,多數錯誤都出現在“喻”這個字上。這個成語在成人中的書寫正確率隻有不到百分之六十,多數人都把“不言而喻”的“喻”寫成了言字旁的“諭”。雖然這兩個字在古時候是通假字,在某些時候可以互用,但是,在第三次漢字改革之後,已經取消了大部分通假字的混用,所以,這個成語寫成“不言而諭”是不對的,正確答案應該就是“不言而喻”。

“好,答題時間到,請亮答題板!”主持人宣布道。

六位選手同時舉起了答題板,除了方寶劍寫了一個“不言而諭”之外,其他的五位選手全部寫對了。

“正確答案是:不言而喻,口字旁的喻,很遺憾,方寶劍同學答錯了,給其他五位選手各加十分。”主持人宣布道。

聽到主持人的答案,方寶劍有些疑惑,他記得這個成語自己是刻意記過的,成語字典上就是寫的這個不言而諭,怎麼會出錯呢?

看到方寶劍疑惑的眼神,主審評委老師華偉叫了暫停。

“方寶劍同學,你有什麼疑問麼?”華偉很欣賞方寶劍這個學生,自從上一次成語大賽的時候,他就發掘了這個聰明上進的好學生,所以,對方寶劍格外的關注,看到方寶劍有疑惑的眼神,於是華偉就叫了暫停,詢問情況。

“老師,我的字典裏‘不言而喻’和‘不言而諭’是可以通用的,表達的是一個意思,為什麼我的不能算對呢?”方寶劍疑惑不解的問道。

“‘不言而喻’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當時的原始字就是口字旁的喻,指的是明白、懂了的意思,而後來大概到了漢代的時候,出現了言字旁的‘諭’與口字旁的‘喻’混用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的通假字,所以,後來的曆朝曆代也都有喻諭通假混用的情況,以至於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種通假混用還在延續。

但是,在八十年代末,掀起了一場文字改革運動,不但大大簡化了漢字的結構,而且更加規範了漢字的運用,在**年的新版成語字典裏,這個諭字就已經不再混用了,雖然意思上跟口字旁的喻,還是十分相近,但是,在用作成語專用字上,它是不可以代替口字旁的喻的,所以,這道題叛你答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