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真仙的洞府,與野人洞窟在同一處山崖。他是為了關注魔聖尊的動向,才把洞府建在半山腰的。
站在洞府外的空地上,看著崖底如螞蟻大的野人,方虎心潮湧動。
若不是因為大哥,自己還不知何處為家。若不是因為師尊,自己不知何時才能修真。若不是因為大聖,也結識不了骨夫大哥,更不會找到修體期的捷徑。
回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遇到的每一個人:靈兒、大哥、大聖、離火真人、骨夫、大衍師尊,還有眾多大衍五行教的門人、家眷,無不對自己青睞有加。自己何德何能,竟受如此多的抬愛,又如何報答他們的恩情呢?
昨日已成雲煙,隨風逝去。身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有這麼多關愛照顧自己的親人、朋友,又怎能令他們失望呢?修行,隻有努力修行,提高自己的實力,才能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以實際行動來報答這沉甸甸的恩情。
方虎把這些恩情,深深地珍藏在心底,在野人穀中,開始了刻苦的修行。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修真的道路因人而異,關鍵是在自己。即使有神通廣大的師傅,也隻能是從旁指點,避免少走些彎路。自己的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來。
方虎每日的修行,安排的滿滿當當。早上,到山崖下和野人們鍛體;中午,聽師尊傳道授業,學習法術;下午,與大聖在林間練習身法;晚上,則是靜坐吐納,凝聚真元。
日子一過去。虎心無旁騖,潛心修行,每過的既緊張又充實。
這日中午,又到了大衍真仙傳道的時間。二人盤膝坐在洞府前的空地上,大衍真仙侃侃而談。
“修真即是證道!世間道路萬千,從何處出發,到何處終止,因人而異。修真的道路,有坦途、有荊棘、有轉向、有岔口,如何抉擇,皆在一念之間。修真亦是人生!凡人之一生,為衣食住行忙碌奔波。修真之一生,為尋求大道上下求索。二者並無不同。”
虎點了點頭,疑惑的問道:“師尊,你前麵的我懂,可是後麵的就不理解了。既然二者都是人生,並無不同,那為什麼世人都渴望修真呢?”
大衍真仙撫須微笑道:“緣何修真,也是因人而異。有的是因為好奇,想見識一下不同的世界。有的是愛慕虛榮,為了脫離世俗,讓人仰慕。有的則是認為與眾不同,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心有不甘!”
“不甘心?”
“正是!”大衍真仙望著邊的浮雲,緩緩道:“人生苦短,終將化為一把塵土,你可甘心?地因何而在,萬物因何而生、因何而滅,不知其中緣由,你可甘心?人為何有七情六欲,為何有生老病死,找不到答案,你可甘心?凡人之上有修真,修真之上有仙人,仙人之上有什麼,不知道這一切,你可甘心?”
方虎被問的愣了。是啊,以前他也曾想過,人為什麼出生?來到世上是為了什麼?人為什麼會死?死了之後會變成什麼?這一生一死之間,又在證明著什麼?
以前,他還是凡人的時候,本以為人生就是這麼簡單,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法躲避,無力改變。但自從走上修真的道路,卻發現人生其實不是這樣,生老病死是可以改變的。
為什麼凡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數,修真者卻可以呢?
是誰做出如此規定,讓人在一世困惑中苦苦掙紮呢?
凡人死後,一生的記憶、思維、情感,去了哪裏?
修真者死後,一生的真元、感悟、道統,又去了哪裏?
原來自己竟然這麼無知,這大千世界裏還有這麼多的疑問,這正是求真證道的目標所在。
不甘心,不知曉這一切,真的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