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身世之謎(1 / 2)

師徒二人望興歎,感觸無限。

“師尊,我這次下山,遇到了很多事情,心生了更多疑惑,還望師尊一一解答。”

大衍真仙略一點頭,示意他下去。

“一問何為道?為何道不公,人、妖何以生來不同?”

大衍真仙沉吟片刻,緩緩答道:“所謂道,即是這牢籠的規則。如不知牢籠從何而來,便不會知曉道規則如何運轉。是以,為師解答不出!”

“二問何為造化?為何造化萬物,有生有滅?生來何用,死而何往?”

這次,大衍真仙遲疑的時間更長,暗歎一聲答道:“所謂造化,亦是這牢籠的規則。規則如此便是如此,它要你生便生,要你死便死。這一生一死之間有何用處,為師看不透!固此問,為師解答不出!”

“三問何為因果?為何因果循環不息?因從何起,果到何止?”

大衍真仙閉目思索良久,遲遲不敢作答。連他自己也琢磨不透,如何解答?最後,他疑惑地道:“我以為,身在牢籠便是因,破牢而出便是果。我還身在牢籠,無法看破。此問,為師亦解答不出!”

這三問,是替義姐發問。她獨處湖底,孤苦萬年,方虎能替他做的,也隻有這些。

雖然師尊一問三不知,但方虎並不沮喪,反而從字裏行間感獲良多。一切難題,隻等站在牢籠之外,便會迎刃而解。

然而,大衍真仙修煉了七萬八千年,尚且身處牢籠之內,自己何時才能破籠而出,知道一切的真相呢?

“師尊,弟子曆練期間,偶遇羅湖公主,她是真龍仙君的女兒。父女二人相見後,真龍仙君訴了封魔一役的始末後,便自毀魂魄,以身殉道了!”

聽聞此話,大衍真仙神色黯然,卻沒有插話,聽虎繼續下去。

“弟子已經知曉鴻蒙老祖的來曆,似乎與弟子昏迷時的夢境有關。大聖也有過同樣的夢境,師尊可知道其中的關聯嗎?”

大衍真仙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起了一段悠久的往事。

數萬年前,他與真龍仙君在仙界結識,成了至交好友。二人時常論道切磋,促膝長談。一日,二人偶然得遇鴻蒙老祖,被老祖的學識和修為所折服。

當時,鴻蒙老祖就已經是仙界高層的核心人物,獨自擁有一顆修真星辰,便是日恒星。鴻蒙老祖掌握著仙界的終極隱秘,對大衍、真龍二人來,他無疑是需要仰望的前輩高人。

在他那裏,二人得知了牢籠之,知曉了萬物演化,難脫牢籠的真相。這個真相對二人的打擊不,也堅定了他們突破牢籠、尋求真相的執念。

他們還知道了鴻蒙老祖為尋求真相,所做出的犧牲。

早在數百萬年前,老祖就推斷,魔界很有可能獨立於地牢籠之外。便施展大神通之術,身化千萬分身,從方圓界的底層著手,查找魔界的所在,以期了解這地牢籠的真相。

可是,數百萬年來,魔界諸魔橫加幹涉。每每在有線索之時,就現身方圓界,將他的分身殺死,重入輪回。似乎魔頭們一早便得到消息,竟比鴻蒙老祖感應到的,還要提前一步。

仙魔無數次大戰下來,令方圓界元氣大傷。許多方圓界的牢籠被強行打破,地元氣泄漏,成了修真之人的絕地,不再適合修煉。到現在,隻剩下四個方圓界完好無損。其它的,則都成了凡人的世界,再無半個修真之人。

方虎如今所在,正是四個方圓界之一,仙界喚它為“青雲界”。

方圓界是仙界的基石,若方圓界全部損毀,則再無修真之人修煉成仙。長久下去,仙界斷了血脈延續,便會名存實亡。所以,仙界高層傾盡全力保護剩餘的四個方圓界,不敢再讓它們受到魔界的傷害。

世間之事,有得必有失,利弊平衡正是牢籠規則的一部分。這四個方圓界,有了仙界的庇護,雖然永世安寧,但其中的眾多分身,卻也斷了魔界的線索。與此相反,那些損毀的方圓界,雖然隻剩凡人,卻因牢籠被破,對地的摸索有了長足長進。鴻蒙老祖當初撒下的分身種子,也在數百萬年的摸索中,漸漸窺到了一些魔界的端倪。

可惜的是,這些分身在破損的方圓界內,曆經無數輪回,全部成了凡人。若他們永世無法修真,便永遠無法喚醒萬世輪回的記憶,魔界的線索便會在無盡的輪回中消散。

鴻蒙老祖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怎會任由數百萬年的苦心毀於一旦?他經過幾十萬年的驗證,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那就是:引凡人分身,到完整的方圓界,異世重修。

此事想來容易,真正實施起來卻千難萬難!

一介凡人,想進入另一個方圓界的牢籠,談何容易?即使修真之人,在沒有得道成仙之前,也休想破籠而出,何況是凡人之軀?即使強如鴻蒙老祖之流,也是力有不逮。他可以強行打破方圓界的牢籠,卻無法改變牢籠內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