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唯夢閑人不夢君(1 / 2)

皇宮中,薰答應她主張的是,草率處理了迢兒的屍體,橫豎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奴婢,現在死了,沒給她帶來價值,病秧秧的,治不好省得晦氣,死了,就下葬吧,給她處理後事,也算主仆一場。

比起情義,薰答應更注重利益。迢兒要是地下有知,夜半可能甚至會上來找她。

人死了,這樣的大事,她不去察,璿答應卻插手察了,雖然說薰答應那邊的事,她沒權利過問,人家主子都不管,她能管什麼。

盯著薰答應的那邊的人,回來告訴說,正是迢兒死前的當晚,夜半聽到迢兒屋子裏有哭聲。

璿答應沒有職權無原無故,無憑無據,有什麼資格去察人,隻好私下暗察。

迢兒的屍體,停在亂葬崗,法醫檢查後,說是迢兒脖上有繩子勒過的痕跡。這一點,迢兒絕對不可能是病死,璿答應下令,讓人把屍體暗暗帶回安全的地方,將屍體保護起來。

又讓與之前醫治迢兒的孟太醫,讓與他有交情他的老鄉小思子去打探迢兒活著時的所有症狀。

這些事情,孟太醫自然深諳其中道理,守口如瓶,不提迢兒的事,甚至是忌諱談。

孟太醫他沒有參與其中旋渦,他醫術坐到太醫這職位,迢兒突然死去,薰答應又草草了事,其中是肯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孟太醫口風自然自覺的緊了,否則,他會惹上什麼麻煩,是否會殺人滅口,不管內幕怎樣,幕後怎樣,強大與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個冤家多,堵牆,這件事情,他隻負責給迢兒看病,迢兒是怎麼死的,夜裏的事,不歸他管。

與他又沒有關係,明擇保身。

守口如瓶,小思子隻能從孟太醫這得到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小思子這樣一弄,打草驚蛇,孟太醫知道這事情,人命重大,自已沒弄清狀況,沒理清,搞不清明這千絲萬縷的利害關係,警惕心加強了,對人和睦,笑容的臉上,若有人提起,孟太醫亦怕是暗處的那個人,過來試探他是否聰明,答容堆滿麵,其實也是避而不談,若不是一定要回答的,他跟無事人一樣。

必竟說出來,自已是否有保障,能否拚得過那暗處的人?這樣就能為迢兒平反冤雪?效率如何?利弊如何?正義沒錯,但有時得看時勢格局。

這與他從頭到尾都沒關係,事不關已,有什麼值得讓他去踏這一趟渾水的。何況,宮中死去一兩個,並不是值得人去震驚的奇怪事,宮女死了,由本宮的執事姑姑叫人處理扔到亂葬崗就可以了,隨後把死者的資料上報上去,死了就死了,死者宮外的家人,要麼自已來領屍體,按合約上,格外給幾兩銀子安撫死者家屬。通常情況下,死者在宮中的私人財產,死後就是執事姑姑的了。死者一死,她的財產,在經過圖謀了已久的執事姑姑手上時,這些油自然是她的了。

小思子,從孟太醫那裏套出的信息,根本不能給璿答應這邊帶來什麼線索與有用的價值。

璿答應現在的她,雖然從貴嬪降到答應的這位置,代皇後管理後宮的權力,傾傲軒沒有從她手上收回給別人,隻要傾傲軒一天沒收回,她便有權代替皇後管協後宮。

“去把孟太醫,帶來,如果他不來,就說本宮頭昏。”璿答應說,十六歲的清顏上,神情平靜安寧,這件事情,不管從哪一個方麵來說,都是有益的一時機。

隻要察正了,她才能讓薰答應與柔答應之間,相互起嫌疑。

憑薰答應的智商,迷霧中的她,腦子恐怕是不夠用的。

不一會,孟太醫被帶到了,璿答應手中執掌著替皇後管理後宮的權力,她要孟太醫說出他替迢兒醫治的結果,從頭到尾,不放過任何細節的詢問了一遍,包括病情是什麼時辰惡化,迢兒死亡的當天,迢兒的病情如何,服用的是什麼藥等等…

孟太醫麵對替皇後執掌後宮鳳權的璿答應,把自已付責的職責範圍的事情,情況都如實跟璿答應給說了一遍。

婷姑姑收到璿答應的示意,眼神緊盯著孟太醫,道:“孟太醫,你所說的這一切,可否盡屬實?”

孟太醫道:“微臣所說,皆是微臣在付責診治迢兒姑娘期間的職責範圍的事,句句屬實,無一說假。請娘娘明鑒,微臣以頭上烏紗帽擔保。”

孟太醫這人品良好,公正,重信譽。

璿答應讓人送他回去了,了解了這一切,照孟太醫所說的這些,他治療迢兒的整個期間,迢兒的症狀並沒有半分的惡化。真相已經很明顯。

兩點線索,足夠她繼續往下深察。

皇宮外,魅夜久久佇立於窗前仰望庭前花鋪,半天不動,看庭前花開花敗,抬頭望天,清空中清雲層層,負手佇立著,看窗外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