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感謝米荼書友的列隊打賞……
感謝:bby、拿鐵三合一。{{ 二位書友的打賞支持!
美食雜誌的丁主編一聽旁邊這位美食節目主持人味道不錯。頓時對這道泛著花雕酒香的女兒醉蝦來了興趣。
畢竟,丁主編知道自己身邊這哥們也算是見多識廣的吃貨達人。
他能味道不錯……
丁主編拿起筷子,本來想從酒杯中如同旁邊著個吃貨一樣,用筷子夾出來。但是眉頭微微一皺,忽然發現自己的動作好像被別人給誤導了。
徐徐放下筷子。剛要去捏這雞尾酒杯。旁邊的美食欄目主持人問道:“丁主編?你這是……”話道一半,這哥們不言語了。
自己就見丁主編優雅的捏住雞尾酒杯。先是把酒杯放到自己鼻子底下聞了聞。輕輕吐了口自己鼻腔的濁氣。
輕輕一點頭,把酒杯放到自己唇間抿了一口。
紹興女兒紅在自己唇指間蕩漾流轉。陳年女兒紅的濃濃酒香的味道,還有若有若無的薑絲辛辣以及飄蕩在自己唇齒間的話梅味道。
讓丁主編情不自禁的眯起了眼睛。腦海裏仿佛出現了一幅江南水鄉烏鎮風光。一條烏篷船,出嫁的女兒以及船上那隨著女兒一出生,就釀造好深埋土中的紹興黃酒……
吧嗒……
丁主編把這去了蝦尾殼的蝦送入了最終。輕輕咀嚼兩口,丁主編一睜眼。把酒杯放到了桌麵上。扭頭衝著身旁的吃貨主持人道:“這道女兒醉蝦……大羹不和!”
“大羹不和?”旁邊這位就沒想到丁主編會把如此高的評價授予這道吃起來很奇特,但也並沒有誇張到如此情況的菜肴!
這哥們扭頭看著丁主編道:“您是不是太抬舉這道菜了。就好吃,但是也……也沒有這麼誇張吧?我記得好像是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在其主持編寫的《淮南子》一書中過‘無味而五味形焉。’
無味是五味之盡。但是這道菜也不能沒有味道啊!起碼我吃出了淡淡的鹹味。這肯定不是蝦子裏的味道。
大羹不和是烹飪藝術中隻烹不調、突出本味的手法。即為了吃到食物的本味,有意識地在一些羹中不放調味。商周時期的大廚師們早就把這種烹飪的藝術,總結為帶哲學味的一句話:叫做‘大羹不和’。這就好像中那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神技了……”
“嗬嗬……那你是剛才吃的方式不對!你若是品一口這女兒紅,就知道蝦子裏的鹹味來源自何處了!“丁主編笑著嘀咕一句。
“是嗎?“這貨狐疑的嘀咕了一句。隨即學著剛才丁主編的模樣,端起了酒杯……
酒杯內雖然已經沒了蝦子,但是溫潤的女兒紅還是讓這個們後悔不已。一臉無奈的歎口氣嘀咕道:”原來是我剛才吃的方法不對!“
丁主編笑著道:”烹調之道,大羹不和也。就如同寫作手法高明的寫手!大凡成功的寫手總離不開—門看家本領……白報。
就是不加藻飾,不添油加醋.把事物原原本本地描寫出來。“原汁原昧”地再現生活。
其它想像,抒情,議論……
一律留待讀者自己之完成。
而烹飪也是—門藝術。凡藝術總有其共通之處。
烹飪也有它的“白報”於法。那就是“隻烹不調、突出本味”。
丁主編的話沒完。這哥們趕忙點頭道:“你這麼我突然想起最近一個非常有名的寫手!”
“哦?有名的寫手?你的不會是……”丁主編狐疑的撇了眼身邊這哥們。作家的名字咕噥在嘴裏就是沒出來。
“嗯,可不就是他嗎!號稱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月關啊!他的書好像就如同這……”這貨話沒完。
丁主編一咧嘴,聽他的和自己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心裏有些無奈的吐槽道:“靠!你的和我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我還以為你的是專門寫白文的唐家三少……”
兩人一邊聊著作家。一邊聊著美食。丁主編端著酒杯品著女兒紅道:“反正這道菜我是給了非常高的分數的。我很期待這個廚師後麵的菜品表現。也不知道他現在演繹著什麼菜肴?”
美食雜誌的主編則在一旁嘀咕道:“這次的食材裏,難道有話梅嗎?”
丁主編突然一愣,扭頭看了他一眼……
“話梅……這不算違規吧?”李更新在一旁衝著已經完成了女兒醉蝦的盧爽情深個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