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始(1 / 1)

愷玄作為一個三流高中的普通學生,本著對未來的向往與追逐,在風華正茂的青春中極力施展著自己的才能,雖屢遭碰壁,卻收獲了成長的果實。

我在十五歲的時候,便將自己的思想與外界保持長期的隔絕狀態,我的父母不了解我,我的朋友也對我一知半解。在這種封閉式的思想中,我很害怕自己在善惡的邊緣上搖擺不定,故而仿照《詩經》的格式,寫了一首詩,為其命名為《性惡》。曰:“嗟夫垂髫,善惡難料。隱慝於身,侵其神魂。

悲夫總角,邪念萌發。父兮母兮,何以正身?

哀乎束發,惡鬼纏擾。朋兮友兮,何以從善?

值此弱冠,四處為亂。禍患雲生,迷途不返!”

人的一生會犯下很多錯誤,如果這些錯誤能夠被即使糾正,自是善莫大焉。但若長年累積,小過釀成大錯,待到不可挽回的時候,方覺悔之晚矣!

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人剛一出生就會與惡接觸,如果想要擺脫這種惡,那就必須用善來熏陶自己。故而,我提出了自己的十六字核心思想,即:“疏仇遠佞,恩利並計,棄惡從良,以禮修身。”愷玄固有自知之明,不敢以賢者自居,故而隻能用最低級的修為方式來要求自己。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旨在與讀者分享我的青春故事,包括我的個人性格以及情緒的起伏,或有虛構的成分,但大體還是根據我的成長史來完成的。鑒於我目前還在讀高中,故而刻意將書中的某些人名模糊或修改,既是為了避諱,也是構成這本情節的需要。

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我過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心而生的,故而與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這本書與其說是青春的成長史,倒不如說是文章的發展史,於是,我為其命名曰《青春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