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最近剛知曉一些顛覆性的知識,本想提筆寫一寫信息的重要性,但想來也沒什麼好寫的,無非都是些喊口號,呼籲性的東西,也沒什麼意義。一來影響有限,二來類似呼籲的東西也隻有在國家的引導下才能實現。
簡單說說吧,最初引起我想法的是水滸傳裏麵的人物,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故事。看過的人都知道武大郎四肢短小、相貌奇醜,潘金蓮天生麗質、膚白貌美,描寫的就是兩人生活不和諧,妻子潘金蓮出軌西門慶,最後謀害親夫武大郎的故事。
這兩人的人物形象已經深深刻在大眾腦海數百年了吧,然而最近我才得知曆史上的情況與此天差地別。
曆史上的武大郎非但不矮,還是一位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的讀書人,還考中進士做了縣令,更是清廉作風,友愛四裏。至於潘金蓮,古代典型的一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而非書中描寫的富人丫鬟。
這樣一對恩愛的良緣佳配,最後卻因為朋友的詆毀,被抹黑數百年,身負罵名。
事情源於武大郎的朋友黃堂,這人在武大郎貧窮時接濟過他,因此也算頗有交情。有一天,黃堂家發生意外房屋被毀,無奈隻得求助武大郎,但有可能礙於顏麵,他沒有在武大郎麵前直說,武大郎也沒提,黃堂便心生氣憤,編造謠言詆毀武大郎,最後被施耐庵寫進。最可笑的是,黃堂回家卻發現家裏的房屋已被武大郎差人重建了,但散發的謠言卻不可能再收回來。
黃堂想來也是一個急性子,但他的衝動給朋友帶來幾百年的罵名。
最近我還在網絡上看見一場罵戰,因何對罵,說來也可笑。源於一部電視劇下的某條段子評論“孫儷為了拍這部電視劇陪導演睡覺,還生了孩子”,於是便有人回複“娛樂圈就是這樣,惡心”,隨後有人告訴他,鄧超就是這部劇的導演,也許此人有些臉麵掛不住,便罵發段子的人,而該段子手表示“不過是個段子,看不懂可以入土了”,兩人便對線起來,著實有點讓人捉摸不透。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仿佛造謠傳播虛假信息已經成了一個零成本的獲利行為。
這讓我想起之前“我爸是李剛”的故事,開始時推廣新聞主要是譴責肇事者,撞死人命不知悔改還揚言說“我爸是李剛”,一下就把他定位為囂張跋扈的二世祖。可過一段時間又看到事情的另一個版本,李啟銘撞人之後說的那句“我爸是李剛”還有後續,他的意思是我爸是李剛,放心我不會跑。兩個版本卻給人截然不同的看法。最近我又去搜索了這件事,又發現新的看法,原來那句“我爸是李剛”,既不是囂張也不是懺悔,隻是害怕之下說出的話。
有時候我就真搞不懂,為什麼有人要散布這類虛假消息,難道不會考慮考慮由此帶來的後果嗎,難道僅僅從中獲得一些樂子就能滿足嗎?
我對散布虛假消息的人表示深惡痛絕,遙想2008年汶川地震時期,還有人造謠鹽會沒有,引得一群人開始哄搶食鹽。最近的疫情期間,也還有人造謠,這次的謠言甚至離譜到讓大家搶奪大白菜。
當然我也相信有些人是無心之舉,可能遇見某些事恰好是這樣的,這也無可避免,這種事真的挺苦惱,似乎沒有解決辦法。
譬如某個人感冒了,喝了一點板藍根之後就好了,他可能就以為板藍根把他治好了,從而散布消息板藍根能治感冒。然而他不知道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對不同症狀要不同治療,板藍根隻不過對風熱能起到一定作用,風寒說不定還有副作用。
我覺得很多虛假消息都是一知半解,由“我看見”開始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考慮周到地知道所有,所以我覺得不是專業的或者知曉全部內情的就不要隨意誤導別人,如果非要發布觀點,就說不確定。畢竟你的虛假消息會讓人連真相都不願再相信。。
其實說到底也沒什麼可說的,事實已經這樣存在很久,也沒什麼可解決辦法,信息監管部門也不可能管這些事,畢竟很累的。
話說回來社會的大多問題都要依靠每一個人來參與解決,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群人就能一下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