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小霍的字,氣勢足(1 / 2)

按照霍家的身份與地位,以及家族嚴謹到近乎苛刻的傳統,霍家繼承者,必須在方方麵麵都出類拔萃的。

除了自身的天賦,以及平日的刻苦學習訓練之外,自然是離不開師父的教導。

S帝國當代最著名的書法大師——李源,是霍寒景書法的啟蒙老師。

李源的名字,是S帝國人人都知曉的。

他是S帝國當代對社會影響最深遠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

物流橫行的時代,電子產品橫行。

智能手機,以及電腦等等設備的興盛,導致很多傳統文學的流逝。

手法,是其中之一。

不過,因為李源的號召,學習書法的學生,每年都飆升。

李源年輕的時候,親自創辦了李源學堂,是專門培訓S帝國古代禮儀,以及古代文學的。

當時,異常的風靡。

後來,李源身體不好,便將李源學堂傳給了李家後人經營。

霍寒景拜李源大師為師的時候,霍寒景不到三歲。

李源逝世之時,霍寒景隻有十歲。

期間,李源年歲大了,身體一直不好,為了不叨擾到老師,霍寒景一年隻去李府六次,每次二十五分鍾。

這樣短暫又間隔長久的學習課時,對於學習書房的人來說,是很難領會到書法精髓的。

可是,在書房方麵,極有天賦的霍寒景,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李源的葬禮上,霍寒景親自提筆悼唁,那一刻,現場無數的傳統文化愛好者,一片唏噓。

那行雲流水的毛筆字,幾乎不可能從隻有十歲的孩子手裏寫出來。

李源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是因為他的字,極富有特色,任何人都難以模仿。

起初,霍寒景是模仿李源的字跡,後來,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在李源那麼多學生當中,霍寒景可以說是最出色的學生。

李源學堂那麼多所學校裏,掛滿了霍寒景親提的名言絕句。

並不僅僅是因為霍寒景的身份,更多的,是霍寒景的字跡,的確有讓人楷模的資本。

現在的毛筆文學,幾乎都形成了三派。

一類,模仿李源。

二類,模仿霍寒景。

三類,是自由發揮,富有自己風格。

柳慶書與那位鄰居,對於霍寒景親自寫的對聯,讚不絕口。

鄰居說,要把這副對聯裱框,然後掛在家裏最醒目的地方。

柳慶書每年幫相親寫對聯,都是不分文不取的。

質樸的相鄰們,後來漸漸形成了習慣:不拿錢,給自家親自栽種的果蔬,或是自家飼養的雞鴨。

宋雯將鄰居拎來的一隻鴨,放在後院的鴨舍,返回大廳的時候,瞧見霍寒景的毛筆字。

鄰居建的新房,麵積挺大。

寬闊的庭院,三進式的。

每個重要的門,都需要掛對聯。

霍寒景寫了副對聯後,柳慶書拿了筆,也寫了副。

鄰居高興到不行。

示意柳慶書幫忙多寫幾幅的時候,宋雯好奇地詢問顧南笙:“渠譯,你會寫毛筆字嗎?!要不然也露一手?!”

顧南笙很謙虛:“隻會一點皮毛。在柳叔和小霍麵前,不敢獻醜。”

柳慶書在聽見顧南笙對霍寒景的稱呼,立馬有點尷尬。

他瞄了眼霍寒景,轉而對顧南笙說:“太謙虛了,我們隻是幫鄰舍的忙,又不是什麼書法大賽,非要分出個輸贏名次出來。”

鄰居也笑嗬嗬道:“以我們晉城的傳統,越是多人題字,寓意越是吉祥。所以,在晉城,是很難在商鋪或是超市看見一個人在同個地方購買兩副對聯,抑或是字畫的。”

說著,鄰居對顧南笙說:“如果先生不嫌棄,還麻煩幫忙寫一副,賜福報。”

顧南笙卻征詢時念卿的意見。

時念卿有點懵:“你問我做什麼呀。”

宋雯在旁邊瞧見顧南笙與時念卿的互動,眼底的笑意,又濃又烈的,她對時念卿說道:“小暖,你的腦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木訥了?!渠譯詢問你的意見,不是證明他無論做什麼事都先經過你的同意,尊重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