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麵,循環經濟可以從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循環,產業集中區域內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中循環,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三個層麵來展開。
一﹑發展的三個組織層麵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麵,循環經濟可以從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循環,產業集中區域內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中循環,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三個層麵來展開。
1、以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為基礎,構築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循環。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是經濟活動的最細胞。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為主要目的,構建循環經濟微觀建設體係。
、以產業集中區內的物質循環為載體,構築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中循環。以生態園區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推廣和應用為主要形式,通過產業的合理組織,在產業的縱向、橫向上建立企業間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在廢物交換、資源綜合利用,以實現園區內生產的汙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環型產業集群,或是循環經濟區,實現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和不同產業之間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循環經濟產業體係。
、以整個社會的物質循環為著眼點,構築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通過建立城鎮、城鄉之間、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循環經濟圈。在整個社會內部建立生產與消費的物質能量大循環。包括了生產、消費和回收利用,構築符合循環經濟的社會體係,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的社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二、發展的三條技術路徑
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麵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三條技術路徑來實現。
1、資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進步和製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在農業生產領域,一是通過探索高效的生產方式,集約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如推廣套種、間種等高效栽培技術和混養高效養殖技術。引進或培育高產優質種子種苗和養殖品種,實施設施化、規模化和標準化農業生產,都能夠提高單位土地、水麵的產出水平。通過優化多種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溝渠等輸水係統,改進灌溉方式和挖掘農藝節水等措施,實現種植節水。通過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實現養殖業節水。二是改善土地、水體等資源的品質,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力和承載力。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等先進實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元素等農作物高效生長所需條件,改良土壤肥力。
、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構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最初於197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