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長平之戰-戰爭經過之決戰階段戰爭相持三年,秦趙兩國都已不堪重負,經濟將近崩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的記載。而趙國也“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於是雙方都謀求速戰以求擺脫困境。
長平之戰-戰爭經過之決戰階段戰爭相持三年,秦趙兩國都已不堪重負,經濟將近崩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的記載。而趙國也“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於是雙方都謀求速戰以求擺脫困境。
秦國的戰爭指導者畢竟棋高一著,他們運用謀略來打開缺口,為爾後的戰略進攻創造條件。一方麵他們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殷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被動和孤立。另一方麵,又采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拔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四處散布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
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隻會“紙上談兵”的庸人。他上任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製度,於是趙軍上下離心離德,鬥誌消沉。他還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秦國聽趙國任趙括為將,立刻調整了自己的軍事部署:立即增加軍隊。征調驍勇善戰的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代替王齕統率秦軍。為了避免引起趙軍的注意,秦王下令軍中嚴守這一機密:“有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久經沙場,曾大戰伊闕,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南破楚國,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喪魂落魄。隻會背吟幾句兵書的趙括哪裏是他的對手。白起到任後,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求勝心切、魯莽輕敵等弱點。采取了誘敵入伏、分割包圍而後予以聚殲的正確作戰方針,對兵力作了周密細致的部署。造成了“以石擊卵”的強大態勢。
白起的具體作戰部署是,以原先的第一線部隊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即向預設主陣地長壁方麵撤退,誘敵深入;其次,巧妙利用長壁構築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營壘,抵擋阻遏趙軍的攻勢,並組織一支輕裝銳勇的突擊部隊,待趙軍被圍後,主動出擊,消耗趙軍的有生力量;其三,動用奇兵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邊側翼,待趙軍出擊後,及時穿插到趙軍的後方,切斷趙軍的退路,協同主陣地長壁上的秦軍主力,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其四,用五千精銳騎兵插入滲透到趙軍營壘的中間,牽製和監視營壘中的剩餘趙軍。決戰圖戰局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所預定的方向進行。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八月,對秦軍動態茫昧無知的趙括統率趙軍主力向秦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出擊。兩軍稍事交鋒,秦軍的誘敵部隊即佯敗後撤。魯莽的趙括不問虛實,立即率軍實施追擊。當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設陣地長壁後,即遭到了秦軍主力的堅強抵抗,攻勢受挫,被阻於堅壁之下。趙括欲退兵,但為時已晚,預先埋伏於兩翼的秦二萬五千奇兵迅速出擊,及時穿插到趙軍進攻部隊的側後,搶占了西壁壘(今山西高平北的韓王山高地),截斷了出擊趙軍與其營壘之間的聯係,構成了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秦軍精騎也迅速地插到了趙軍的營壘之間,牽製、監視留守營壘的那部分趙軍,並切斷趙軍的所有糧道。與此同時,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出擊被圍困的趙軍。趙軍數戰不利,情況十分危急,被迫就昭王聽到趙軍業已被包圍的消息,便親赴河內(今河南沁陽及其附近地區),把當地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編組成軍,全力增援長平戰場。這支部隊開進到長平以北的今丹朱嶺及其以東一帶高地,進一步斷絕了趙國的援軍和後勤補給,從而確保了白起徹底地殲滅被圍的趙軍。
到了九月,趙軍斷糧已達四十六,內部互相殘殺以食,軍心動搖,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整支部隊,局勢非常危急。趙括組織了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秦軍陣地,希望能打開一條血路突圍,但都未能奏效。絕望之中,趙括孤注一擲,親率趙軍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仍遭慘敗,連他本人也喪身於秦軍的箭鏃之下。趙軍失去主將,鬥誌全無,遂不複再作抵抗,四十餘萬饑疲之師全部向秦軍解甲投降。這四十餘萬趙軍降卒,除幼的二百四十人之外,全部為白起所殘忍坑殺。秦軍終於取得了空前激烈殘酷的長平之戰的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