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進攻神界和魔界﹙一﹚(2 / 2)

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黃道環,並把渾儀分為兩個獨立的儀器:簡儀和立運儀。

、組成構造

渾儀是渾象和渾儀的總稱。

渾象的構造是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恒穩圈、恒顯圈等,類似球儀。

渾儀是一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用以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體的赤道坐標,也能測定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坐標。渾儀由早期四遊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渾儀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環、改變一些環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黃道環,並把原有的渾儀分為兩個獨立的儀器:簡儀和立運儀。

二、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誌》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一八二十五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一百三十二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1、外形機關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裏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裏,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實證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一百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裏。當時在京城(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隴西(今甘肅省水地區)有人飛馬來報,證實那裏前幾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裏,地動儀標示無誤,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三、羅盤

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係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係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風水羅盤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又名風水羅經,最早用於航海、後應用於風水地理等。風水師認為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羅盤上所標示的信息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