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陰陽轉盤”:
拿著羅盤順時針的轉,內盤不動、轉外盤,倒起來,是幫你去掉晦氣,順時去晦,利於解決麻煩,而且盡量在家裏的正中央去做,那兒的氣場最硬。
﹙6﹚踩盤:
把它當成體重計,放在地上,光著腳上去踩。踩盤的目的是防止你在路途中遇到劫匪搶劫,“踩”通“采”,盤裏的福氣都給了你,采盤中的精華之氣,防止踏入歧途、遭遇災禍麻煩。但不能一家人都踩,而是誰用這盤誰去踩,別人踩就對它不敬了。而且不能輕易的踩,要時間長一些你跟它混熟了,它才願意讓你踩。
﹙7﹚抱盤:
羅盤還可以像抱書本一樣抱著,讓池放到膻中穴的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連線之中點),這是防止心髒病、血液病,利於健康。
﹙8﹚“好日當頭”:
不用時,羅盤放的位置也有用,放得太高、太低都不好,我一般建議豎著把它放在兩個木櫃中間的夾縫處,上麵用紅的套殼一蓋,代表“好日當頭”,永遠有好的日子,一定要露出紅色來,如果藏著就不利於好日子出頭。可以放在客廳、書房,別放到臥室。
另外,羅盤有一層是六十四卦,找到“午”所指的乾為、風姤這兩卦,從這裏開始一圈一圈的讀,每都讀,可以增加記憶力。
四、六分儀
六分儀(sean)是一種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六分儀的原理是牛頓首先提出的,通常用它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六分儀具有扇狀外形﹐其組成部分包括一架望遠鏡,一個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麵鏡即地平鏡﹐一個與指標相聯的活動反射鏡即指標鏡。使用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轉動指標鏡﹐使在視場裏同時出現的體與海平線重合。根據指標鏡的轉角可以讀出體的高度角﹐其誤差約為±0.°~±1°。
發展曆程
早期航海家在大海中沿航線航行時,需要不斷確定航船所處的位置,即船所處的經度和緯度的交叉點。航海家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所處的緯度,需要有一種儀器,它能通過對地平線和中午的太陽之間的夾角的測量,或通過對地平線和某顆固定星之間的夾角的測量來確定緯度。最初,水手用星盤來測量太陽高度,但由於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這種儀器極難操作,而且不容易測算準確。後來人們用直角儀取代了星盤。
一七三零年,美國人.戈弗雷(hasgdfrey)和英國人約翰.哈德利(jhnhadley)分別獨自發明了八分儀。兩人都把設計方案提交英國皇家學會,後者於一七三四年又提交了一個改進方案,得到普遍采用。哈德利研製成功一種反射望遠鏡,接著又製作了一種在海上測量角度的儀器。觀察者可通過一麵鏡子同時看見地平線,它們之間的角度可用邊緣標有刻度的象限儀測出,測角範圍可達90°,這樣就把簡單的象限儀(測角範圍45°)所測量之高度增加了一倍,成為一種測緯度的理想儀器,該儀器另一優點是它能使星辰體的形象與地平線成一直線,而且所測讀數更為精確。由於它準確、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極受航海人員歡迎,直到0世紀仍然作為測量體高度確定緯度的方法。
一七三二年,英國海軍部把八分儀放在一隻艇中作試驗,結果非常精確。可是八分儀的90°標度用作測量月球與體的角距,事實證明是非常不夠的,故約翰.伯德(jhnbird)在18世紀50年代製作了一個完整的圓圈,其測量範圍可達60°,測量效果好,但很笨重,在海上使用極為不便。於是反射圈與八分儀之間采取折衷方案,一七五七年,坎貝爾船長以八分儀為模子,把測量範圍擴大到10°,這就是六分儀,它是由一個三角形的架子組成,一邊是一個10°弧形板,上麵有刻度和一個可移動的指針。反射望遠鏡將需測量的有夾角的兩體反射到一起,人們就可以方便地測到角度並計算出該船處在的緯度。六分儀較之以往的測緯度的星盤、卡爾瑪和直角象限儀等的精度有較大的提高。(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