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圍棋﹙二﹚(1 / 2)

ps: 一九五二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麵縱橫各十七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製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係,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了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一九五二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麵縱橫各十七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製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係,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了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我國圍棋之製在曆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麵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製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十九道的圍棋了。這與棋局形製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4、圍棋哲學

﹙1﹚契合本性

圍棋棋盤標準正方形,由縱橫各十九秒條線垂直、均勻相交而成,構成一幅對稱、簡潔而又完美的幾何圖形。如果你久久凝視棋盤,會產生一種渾然一體,茫然無際的感覺。如仰視浩瀚蒼,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國圍棋大師吳清源考證:圍棋其實是古人一種觀工具。棋盤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圍棋棋盤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整體性、對稱性、均勻性。它全然一個整體,上下左右完全對稱,四麵八方絕對均勻。它既無雙方陣地之分。也無東西南北之別。棋盤可以橫擺、豎擺,下棋者可以從任何一邊落子。圍棋棋盤的這些特點十分契合宇宙空間的本性。現代宇宙學證實。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間,物質的分布並非雜亂無章,而是呈現高度的對稱與均衡。而宇宙同時在以均勻和對稱的方式不斷膨脹。圍棋棋盤被分割成三百二十四個大相等的方格和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成標準網格狀。這種網格是圍棋棋子運動的載體。圍棋棋盤這種有形之網正象征著地之間的無形之網。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無形之網可以概括為宇宙中四種基本作用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再來看我們的地球,隨著科技的發展,跨入了網絡時代,數字網,光纖網、因特網…… 種種看不見的網密布空,覆蓋空,覆蓋世界。地之間真如老子所:網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