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四零年十月十三日起,日偽軍以萬餘人“掃蕩”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據地,一九四零年十一月九日,日軍又以萬餘人“掃蕩”北嶽抗日根據地,並占領了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 阜平。平西和北嶽兩區軍民,以內外線相配合,廣泛開展遊擊戰,連續伏擊、襲擊日軍後方交通線,迫使日軍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軍則築堡修路,企圖長期占領。十二月三~二十七日,晉察冀軍區以四個團向阜平、王快的日軍發動進攻,殲其五百餘人,迫使日軍全部撤出北嶽抗日根據地。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中旬,日軍以二萬人的兵力對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至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占領了除 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縣城和大部集鎮。第一二零師部隊和晉 西北地區群眾實行空室清野,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 遊擊戰。同時,集中部分主力部隊,破擊日軍後方交通線,攻擊日軍修路部隊和運輸隊,共殲日偽軍二千五百餘人,迫使日軍於一九四一年一月下旬全部撤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曆時三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一共進行了一千八百多次戰鬥,拔除敵人據點約三千個,擊斃擊傷日偽軍二萬五千八百人,俘虜敵人一萬八千萬多人,並且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破壞鐵路四百七十餘公裏、公路一千五百餘公裏,繳獲各種炮五十餘門、各種槍五千八百餘支(挺)。八路軍傷亡一萬七千萬餘人。日軍在遭受打擊後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並從 華中 正麵戰場抽調個師加強華北方麵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報複作戰。
七、大戰影響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 **與日軍正麵交鋒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中方認為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中**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和八路軍的聲望。
百團大戰對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局勢的改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國**的聲望提高, 中國國民黨以此改變了對**的認識,加強了對**的控製,日軍在此次戰爭失利後,加強了軍事力度。(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