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拜年一(1 / 3)

大年初一的早上,要放開門炮,這個任務當然還是馮振昌的,他先起床,放了一掛兩千響的鞭炮。

馮一平穿上父母給他買的新衣服,一件藍色格子的夾克衫,一條墨綠色燈芯絨的褲子,一雙翻毛牛皮鞋。買的時候梅義良幫著參考,考慮耐穿的同時,還兼顧了下時尚,所以都還不錯。

記憶中好多年吧,沒有在大年初一穿上一身的新衣服,馮一平感覺還是蠻好。他特別中意那雙牛皮鞋,裏麵有絨,穿起來很暖和。

不像北方是吃餃子,他們這家裏早上是吃麵,而且是用魚煮麵,取“年年有餘”的意思。

一條鯉魚,處理好後切斷,放在鍋裏煎至兩麵金黃,然後加水煮,煮熟以後加入麵條,再打很多荷包蛋進去,鍋裏湯再煮開,加入蔥,加一點味精,就開吃。

很簡單的做法,但很美味,馮一平後來在外麵反複做了多次,就是做不出這個味來。

家裏牽的油麵,馮一平是百吃不厭,父母當然給他夾了很多魚,好幾個雞蛋,至於麵,那就是個搭頭而已。

早飯還沒吃完呢,拜年的就來了。

初一的時候,沒有外麵的人來拜年,都是壪裏的後輩到長輩家拜年。隔壁馮衛東的女兒第一個來,一會,文華、文輝等馮一平的幾個堂侄,還有同一房的那些沒成年的後輩,穿著新衣服,都來了。

也不能怪他們來的早,這裏的規矩,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拜年,被認為是不懂禮的。

馮一平很理解這些家夥的心情,原來他也和他們一樣。一年就這麼一次,能從各家拿到各種吃的,生怕到中午飯前該去拜年的人家都沒走完,那不是少了一大塊收入嘛。

為了免得兜裏裝滿了,還要跑回家裏清空耽誤時間,好多孩子都是直接背著書包來的。

這個時候,他們的嘴都很甜,進門先問好,然後就家裏大人教的吉祥話,馮振昌放下碗,去放鞭炮表示歡迎,梅秋萍則一個個的招呼,給每人都裝上糖、蘋果,桔子、餅幹、奶油瓜子等,至於花生這些家家都有的東西,就看他們要不要。

今年買的多,梅秋萍也比往年大方,知道這裏不少好東西,還給的多,其它房的孩子也來。從輩分上,全壪的孩子都是馮振昌的晚輩,而且大多是孫輩,曾孫輩的,給他拜年也理所當然。

雖然給出去的東西多,馮振昌和梅秋萍還是很高興,前幾年,隻有一些瓜子花生,炸的雲彩果等這些家家都有,不是很稀罕的東西,同一房的後輩當然要來,但壪裏的其它孩子來的很少。今年壪裏的孩子來這麼多,其實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這種成就感平時花錢也買不到。

馮一平吃完早飯,也要出去拜年。他現在去拜年,當然不是為了那些吃的,而是出於禮節。半大子去拜年,當然不好空著手,一般都是帶兩瓶酒。好在要去的地方不多,也就三個叔叔家,隔壁的馮衛東和馮家升兩家,再加上馮振昌的好夥計馮明誌家,一共六家。

六家加起來就是十二瓶酒,當然沒有買那麼多。因為他送出去多少瓶,照樣會回來多少瓶。比如他去馮衛東家拜年,帶兩瓶酒,一會馮宏兵也會帶著兩瓶就來他家拜年,人情往來就是這樣。

這個時候家家的人都多,主要都是那些拜年客一撥接一撥的,他也就每家坐一會,會話,然後放下禮物就走。當然不會讓他空手走,每家都要給包煙,抓些東西塞給他,於是等他回到家時,裝酒的袋子裏塞的滿滿的,口袋裏也滿滿的。

梅秋萍笑,“看來出去一趟不錯嘛,拿這麼多東西回來,要不要再奪取幾家。”

馮一平也覺得挺有意思,把煙挑出來給馮振昌,口袋裏的東西全部掏出來,放到袋子裏,給梅秋萍,“剛好,我怕拜年的來的多,買的東西不夠。”

梅秋萍,“再來十幾個都夠,買的時候就想到了。”

馮振昌也笑,“這些都是你拜年拜回來的好東西,還是你自己留著吧。”

正月初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

馮宏兵外婆家也在下麵,比梅家壪更遠一些,和他妹妹一起,三個人結伴。